“臺上風光處處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臺上風光處處傳”全詩
放目便應云夢小,憑欄平挹祝融巔。
忽尋故國占天際,誰看孤舟系岸邊。
百感還將山下去,肯同槁木墮深禪。
分類:
作者簡介(張栻)
《登法華臺》張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法華臺》是宋代張栻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山間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臺上的風光以及自己的感慨,表達了對流年易逝、人事變遷的思考和對歸隱山林的向往。
以下是《登法華臺》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間景物轉流年,
臺上風光處處傳。
放目便應云夢小,
憑欄平挹祝融巔。
忽尋故國占天際,
誰看孤舟系岸邊。
百感還將山下去,
肯同槁木墮深禪。
詩意:
這首詩以山間景物為主題,通過描繪景物的變化和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詩人站在法華臺上,目光放遠,可以看到云夢山的雄偉壯觀,感嘆歲月如夢。他站在欄桿旁,仰望著祝融山的巔峰,感受到一種超越塵世的寧靜與高遠。突然間,他忍不住懷念起自己的故國,遠眺天際,追尋著故國的身影,但卻無人能看見他孤獨的舟只停泊在岸邊。百感交集之下,他決定將心情沉淀于山下的禪林中,與那些槁木一起靜靜地沉思。
賞析:
《登法華臺》以山景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人事變遷的思考和內心的彷徨。詩人站在法華臺上,遠眺云夢山和祝融山,景色壯麗,給他帶來了一種超然的感受。詩中的山景和自然意象,象征著人世間的無常和變化,強調了生命的短暫和流轉。詩人回憶起故國,尋找安身之所,卻發現自己的歸屬感漸行漸遠。最終,他選擇了山下的禪林,以槁木為伴,放下塵世的紛擾,尋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省。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藍本,通過景物的描述和詩人的感慨,傳達了一種追求淡泊和超越的心境,引發人們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
“臺上風光處處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fǎ huá tái
登法華臺
shān jiān jǐng wù zhuǎn liú nián, tái shàng fēng guāng chǔ chù chuán.
山間景物轉流年,臺上風光處處傳。
fàng mù biàn yīng yún mèng xiǎo, píng lán píng yì zhù róng diān.
放目便應云夢小,憑欄平挹祝融巔。
hū xún gù guó zhàn tiān jì, shuí kàn gū zhōu xì àn biān.
忽尋故國占天際,誰看孤舟系岸邊。
bǎi gǎn hái jiāng shān xià qù, kěn tóng gǎo mù duò shēn chán.
百感還將山下去,肯同槁木墮深禪。
“臺上風光處處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