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麼未足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么麼未足數”全詩
敬通可言命,四七拱炎漢。
圣主方側席,士或盤薖澗。
有斧苦無柯,古今同此嘆。
大人世鳳麟,吐握豈云憚。
么麼未足數,一官從浪漫。
分類:
《感事十詩上李侍郎》陳造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事十詩上李侍郎》是宋代陳造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伯夷困采薇,名不而周亂。
敬通可言命,四七拱炎漢。
圣主方側席,士或盤薖澗。
有斧苦無柯,古今同此嘆。
大人世鳳麟,吐握豈云憚。
么麼未足數,一官從浪漫。
詩意:
這首詩詞以伯夷為主題,表達了對伯夷忠貞不屈的贊頌,同時也抒發了對當時世道顛倒、名不副實的感慨。詩人通過伯夷的形象,表達了對忠誠、正直和真理的追求,同時暗示了社會風氣不正之處。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意境和情感。詩中以伯夷采薇為引子,暗示了他在困境中的堅持和清高,形成了對比鮮明的畫面。接著,詩人用"敬通可言命,四七拱炎漢"表達了對忠誠和正義的追求,將伯夷的形象與古代圣君相對照。詩中還描繪了當時社會士人的境遇,以及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和嘆息。最后兩句"大人世鳳麟,吐握豈云憚。么麼未足數,一官從浪漫"則表達了對理想追求的堅定和不屈,以及對現實局限的不滿。整首詩詞既有對歷史人物的致敬,又有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批評,展示了作者對時代風貌的思考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這首詩詞通過對伯夷形象的塑造和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描繪,融合了儒家思想和對人性的觀察,表達了作者對理想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對當時社會風貌的批判。它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對人生、社會的關懷,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值得我們深入品味和思考。
“么麼未足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shì shí shī shàng lǐ shì láng
感事十詩上李侍郎
bó yí kùn cǎi wēi, míng bù ér zhōu luàn.
伯夷困采薇,名不而周亂。
jìng tōng kě yán mìng, sì qī gǒng yán hàn.
敬通可言命,四七拱炎漢。
shèng zhǔ fāng cè xí, shì huò pán kē jiàn.
圣主方側席,士或盤薖澗。
yǒu fǔ kǔ wú kē, gǔ jīn tóng cǐ tàn.
有斧苦無柯,古今同此嘆。
dà rén shì fèng lín, tǔ wò qǐ yún dàn.
大人世鳳麟,吐握豈云憚。
me mó wèi zú shù, yī guān cóng làng màn.
么麼未足數,一官從浪漫。
“么麼未足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