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日經年常閉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終日經年常閉口”全詩
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姓名音信兩不通,終日經年常閉口。
是非取與在指撝,言語傳情不如手。
分類:
作者簡介(劉商)
劉商,唐代詩人、畫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大歷(七六六至七七九)間進士。官禮部郎中。能文善畫,詩以樂府見長。劉商的詩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這是他罷廬州合肥縣令后所作,約寫于大歷四五年(769——770)。《唐才子傳》卷四說他“擬蔡淡《胡笳曲》,膾炙當時”。《全唐詩》收錄有劉商的很多詩歌。
《胡笳十八拍·第六拍》劉商 翻譯、賞析和詩意
《胡笳十八拍·第六拍》是唐代詩人劉商所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種荒涼、凄涼、孤寂的情境。
詩詞的中文譯文:
怪得春光不來久,
奇怪了,春光為何久久不來,
胡中風土無花柳。
在胡地的風土之地,沒有一棵垂柳的樹。
天翻地覆誰得知,
天地翻覆,誰能了解其中的曲折。
如今正南看北斗。
如今我身在正南之地,仰望著北斗星。
姓名音信兩不通,
人們的名字和消息互相不通。
終日經年常閉口。
整日里經年累月地沉默閉口。
是非取與在指撝,
對于是非的取舍還得靠指摘。
言語傳情不如手。
語言傳達感情遠不如行動。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身處荒涼邊地的無奈和憤懣之情。作者化用了胡笳十八拍的形式,憑借韻律婉轉的語言,表達了對春光的渴望,對胡地荒蕪凄涼的描述,以及對社會人情的懊悔和感慨。
作者使用了對比的手法,將胡地的荒涼與春光的缺失相對照。從植物的角度來描繪胡地的樸實和冷酷,沒有一棵垂柳的樹,寥寥無幾的花木,使讀者深刻地感受到胡地荒涼的景象,進而引發對作者心境的思考。
而作者對于人情冷漠的描述,讓人感到作者身臨其境的孤獨和無奈。作者語言中的“姓名音信兩不通”,描述了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隔閡,人們之間無法真正了解彼此。作者將這種無法溝通的狀態與“終日經年常閉口”相連,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在這個社會中的沮喪和困惑。
最后,作者通過對是非取舍的思考,以及對言語傳情的比較,表明行動勝于言辭。通過行動來傳達情感,比起紙上談兵來更能真實地表達。詩詞以哀怨、凄涼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終日經年常閉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jiā shí bā pāi dì liù pāi
胡笳十八拍·第六拍
guài de chūn guāng bù lái jiǔ, hú zhòng fēng tǔ wú huā liǔ.
怪得春光不來久,胡中風土無花柳。
tiān fān dì fù shuí dé zhī,
天翻地覆誰得知,
rú jīn zhèng nán kàn běi dǒu.
如今正南看北斗。
xìng míng yīn xìn liǎng bù tōng, zhōng rì jīng nián cháng bì kǒu.
姓名音信兩不通,終日經年常閉口。
shì fēi qǔ yǔ zài zhǐ huī, yán yǔ chuán qíng bù rú shǒu.
是非取與在指撝,言語傳情不如手。
“終日經年常閉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