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君無臣古所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君無臣古所恨”全詩
盍令珥筆草大冊,底用韻語談槐安。
一詩為吊湖邊石,深感崇亭全盛日。
玉燭葉和黃道明,天扶休運非人力。
豐碑端合頌虞周,遠來近悅絕嘆愁。
有君無臣古所恨,殲佞嬉笑乘膠舟。
鴆心飴口諛圣主,漕石移花鬧南土。
玲瓏蒼石中路棄,不見奸憸歐刀死。
此心安得此石頑,感物抱恨甘終天。
平日志原裹馬革,杖扶鬻茹吾衰年。
分類:
《次韻楊宰花石網遺石》陳造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楊宰花石網遺石》是宋代陳造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令君藻翰輩古先,
脫口一可樂石刊。
盍令珥筆草大冊,
底用韻語談槐安。
詩中的"令君"指的是楊宰,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超越了古代的先賢。"脫口一可樂石刊"意味著楊宰能夠流暢地以石刻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盍令珥筆草大冊"表示作者希望自己能夠像楊宰一樣,用文筆縱橫書寫,以留下千古傳世之作。"底用韻語談槐安"表達了作者希望自己的詩文能夠借用音韻之美,抒發對社會安定的期望。
一詩為吊湖邊石,
深感崇亭全盛日。
玉燭葉和黃道明,
天扶休運非人力。
這段描述是對一塊湖邊石頭的悼詞。作者深深感嘆著湖邊崇亭的輝煌盛世,借用了玉燭葉和黃道明的比喻,表示湖邊的景色如同明亮的燈火和耀眼的陽光。他認為這樣的繁榮興盛不僅僅依賴于人類的力量,還有天意的祝福和扶持。
豐碑端合頌虞周,
遠來近悅絕嘆愁。
有君無臣古所恨,
殲佞嬉笑乘膠舟。
這一段表達了作者對于古代賢臣的贊美和對當時政治現狀的悲憤。他認為古代的賢臣虞舜和周公能夠被正當地紀念和贊頌,而現在的政治境況讓人無比沮喪。他感嘆說,古代的賢臣常常面對無能的君主,而現在的政府卻被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所掌控。
鴆心飴口諛圣主,
漕石移花鬧南土。
玲瓏蒼石中路棄,
不見奸憸歐刀死。
這段描寫了當時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的情景。作者抨擊那些心懷惡意卻口若懸河,諂媚奉承圣明君主的人。他還描述了那些以權謀私、篡奪公共資源的人的行徑,將他們比作將寶貴的花朵移植到錯誤的土地上。他感嘆著那些玲瓏剔透的蒼石被遺棄在中途,無法見到那些奸邪之人的悲慘結局。
此心安得此石頑,
感物抱恨甘終天。
平日志原裹馬革,
杖扶鬻茹吾衰年。
這段描寫了作者內心的堅定和對石頭的眷戀。他認為他的心意與這塊堅硬的石頭一樣堅定不移,感受著世間的萬物,懷抱著對社會不公和不幸命運的憤懣之情,它將伴隨作者度過余生。作者平日里志向高遠,但如今他已經年老體衰,只能拄著拐杖,依靠賣唱度日。
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時代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的不滿和憂慮,以及對古代賢臣的贊美和向往。他將這些情感寄托于一塊石頭,并通過對石頭的描寫和比喻,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堅定和對美好社會的渴望。這首詩詞承載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政治現狀和文化氛圍。
“有君無臣古所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yáng zǎi huā shí wǎng yí shí
次韻楊宰花石網遺石
lìng jūn zǎo hàn bèi gǔ xiān, tuō kǒu yī kě lè shí kān.
令君藻翰輩古先,脫口一可樂石刊。
hé lìng ěr bǐ cǎo dà cè, dǐ yòng yùn yǔ tán huái ān.
盍令珥筆草大冊,底用韻語談槐安。
yī shī wèi diào hú biān shí, shēn gǎn chóng tíng quán shèng rì.
一詩為吊湖邊石,深感崇亭全盛日。
yù zhú yè hé huáng dào míng, tiān fú xiū yùn fēi rén lì.
玉燭葉和黃道明,天扶休運非人力。
fēng bēi duān hé sòng yú zhōu, yuǎn lái jìn yuè jué tàn chóu.
豐碑端合頌虞周,遠來近悅絕嘆愁。
yǒu jūn wú chén gǔ suǒ hèn, jiān nìng xī xiào chéng jiāo zhōu.
有君無臣古所恨,殲佞嬉笑乘膠舟。
zhèn xīn yí kǒu yú shèng zhǔ, cáo shí yí huā nào nán tǔ.
鴆心飴口諛圣主,漕石移花鬧南土。
líng lóng cāng shí zhōng lù qì, bú jiàn jiān xiān ōu dāo sǐ.
玲瓏蒼石中路棄,不見奸憸歐刀死。
cǐ xīn ān dé cǐ shí wán, gǎn wù bào hèn gān zhōng tiān.
此心安得此石頑,感物抱恨甘終天。
píng rì zhì yuán guǒ mǎ gé, zhàng fú yù rú wú shuāi nián.
平日志原裹馬革,杖扶鬻茹吾衰年。
“有君無臣古所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