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門下十馀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原門下十馀人”全詩
每嘆陸家兄弟少,更憐楊氏子孫貧。
柴門豈斷施行馬,魯酒那堪醉近臣。
賴有軍中遺令在,猶將談笑對風塵。
分類:
作者簡介(鮑防)
鮑防(722年--790年),字子慎,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朝官員、詩人。天寶十二年(753年)考中進士科,歷任節度使府僚屬。大歷五年(770年)召入朝廷任職方員外郎。后召入朝廷任御史大夫,歷任福建、江西觀察使,又召入朝廷授任左散騎常侍。跟隨唐德宗李適到奉天,升任禮部侍郎,封東海郡公。貞元元年(785年),鮑防主持策試賢良方正科。后不得志去世,享年六十九歲,追贈太子少保,謚號宣。
《送薛補闕入朝(一作鮑溶詩)》鮑防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薛補闕入朝》(一作《鮑溶詩》)是唐代文學家鮑防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狀元進士薛補闕的贊美和送行之情。
詩中,詩人首先對薛補闕的才華和收到的恩寵表示贊嘆:“平原門下十馀人,獨受恩多未殺身”,指出薛補闕是平原門下眾多官員中唯一受到恩寵而沒有喪命的人。接著,詩人嘆息陸家兄弟少,表示對陸羽兄弟能力懸殊的遺憾,同時對楊氏子孫貧困感到同情。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送別的場景。他用“柴門”“魯酒”來形容送行的情景,表達他不舍薛補闕離去,酒不醉的心情。然而,他安慰自己:薛補闕還能依據軍中遺令,與人暢談,融入到社會風塵之中。
整首詩意融媒,情感真摯。通過對薛補闕的贊美和送行表達,詩人展現了他對才華出眾、受寵的君子的欣賞以及對社會不公的擔憂。這首詩以平實的語言表現了深情厚意的友誼和送別之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平原門下十馀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uē bǔ quē rù cháo yī zuò bào róng shī
送薛補闕入朝(一作鮑溶詩)
píng yuán mén xià shí yú rén, dú shòu ēn duō wèi shā shēn.
平原門下十馀人,獨受恩多未殺身。
měi tàn lù jiā xiōng dì shǎo,
每嘆陸家兄弟少,
gèng lián yáng shì zǐ sūn pín.
更憐楊氏子孫貧。
zhài mén qǐ duàn shī xíng mǎ, lǔ jiǔ nà kān zuì jìn chén.
柴門豈斷施行馬,魯酒那堪醉近臣。
lài yǒu jūn zhōng yí lìng zài, yóu jiāng tán xiào duì fēng chén.
賴有軍中遺令在,猶將談笑對風塵。
“平原門下十馀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