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南充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昔日南充縣”全詩
道根隨境悟,屐齒過橋寒。
夢覺松花白,重來鶴頂丹。
仙翁梨棗熟,亦欲傳修翰。
分類:
作者簡介(吳泳)
吳泳(約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進士。累遷著作郎,兼直舍人院。應詔上書,頗切時要。累遷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疏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后進寶章閣學士,知溫州,以言罷。泳著有鶴林集四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和制垣金泉山》吳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制垣金泉山》
作者:吳泳(宋代)
昔日南充縣,
卑棲枳棘鸞。
道根隨境悟,
屐齒過橋寒。
夢覺松花白,
重來鶴頂丹。
仙翁梨棗熟,
亦欲傳修翰。
【中文譯文】
昔日的南充縣,
低下身姿棲息于枳棘之間的鳳凰。
道的根源隨著境界而覺悟,
穿過寒冷的橋梁,腳上的屐齒咯咯作響。
夢中覺醒,松花潔白如雪,
再次來到鶴頂山之巔。
仙翁們垂下的梨子和棗子已經成熟,
也想傳承修翰之道。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吳泳游歷南充縣時的景象和內心感受。南充縣是一個偏僻貧瘠的地方,而吳泳將自己比喻為棲息在枳棘間的鳳凰,彰顯了自己高潔的品質。他在旅途中領悟到了道的根源,并通過穿越寒冷的橋梁,寓意著克服困難與艱險,來表達自己對道的追求。
詩中的夢覺松花白以及重來鶴頂丹,展示了作者對仙境般的景色和神奇體驗的向往。松花白色的美麗與純潔,象征著作者對道的追求和內心的凈化。鶴頂丹則是鶴頂山的別稱,山巔之上的景色如仙境般美麗,再次來到這里,體現了作者對修道之地的重要性和珍視。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修翰之道的渴望和追求。仙翁們垂下的梨子和棗子已經成熟,暗示著修翰之道已經在等待著他的到來,作者希望能夠傳承這種修道的智慧和境界。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描繪了作者的游歷經歷和對修道的向往。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道的追求和修翰之道的渴望。這首詩給人以寧靜、凈化的感覺,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寧靜與追求。同時,它也呼應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道德修養和超脫塵世的思想傾向。
“昔日南充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ì yuán jīn quán shān
和制垣金泉山
xī rì nán chōng xiàn, bēi qī zhǐ jí luán.
昔日南充縣,卑棲枳棘鸞。
dào gēn suí jìng wù, jī chǐ guò qiáo hán.
道根隨境悟,屐齒過橋寒。
mèng jué sōng huā bái, chóng lái hè dǐng dān.
夢覺松花白,重來鶴頂丹。
xiān wēng lí zǎo shú, yì yù chuán xiū hàn.
仙翁梨棗熟,亦欲傳修翰。
“昔日南充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