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身已晚荒三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乞身已晚荒三徑”全詩
病體不因衰后覺,宦情誰向死前休。
乞身已晚荒三徑,葬子無期負一丘。
造物儻從心所欲,樂天知命更何求。
分類:
作者簡介(吳泳)
吳泳(約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進士。累遷著作郎,兼直舍人院。應詔上書,頗切時要。累遷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疏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后進寶章閣學士,知溫州,以言罷。泳著有鶴林集四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洪都病中口占》吳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洪都病中口占》是宋代詩人吳泳的作品。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在疾病中的心情和對生命的思考。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去年患病時的心境。他在洪州的病榻上,面對百感交集的思緒,憂慮秋天的到來。作者感到身體的衰弱并沒有因年歲的增長而提前覺察到,同時他對自己的官場生涯也產生了疑問,不知道在臨死之前會有什么樣的轉機。他感慨自己已經年老,卻在荒僻的小徑上乞討生活,沒有一個固定的安身之地。對于自己子女的葬禮,也沒有確定的時間和地點。盡管如此,作者認為造物主會按照人的欲望來安排人的命運,他選擇樂觀地接受天命,不再追求其他的東西。
賞析:
這首詩通過病中口占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和對自身處境的疑慮。作者在疾病中感嘆人生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他的身體逐漸衰弱,卻沒有意識到衰老的跡象。他對自己的官場生涯感到失望和迷茫,不知道在臨終之前是否能夠有所轉機。作者的生活狀態也頗為凄涼,他在荒僻的小徑上乞討度日,沒有一個穩定的居所。連自己子女的葬禮都沒有確定的時間和地點,這種無法給予子女后事的遺憾使作者倍感痛苦。
然而,盡管面臨這些困境,作者選擇了樂觀和接受。他相信造物主會根據人的欲望來安排人的命運,他不再追求其他的東西。這種樂觀的態度以及對命運的接受,展現了作者的堅韌和豁達。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內心體驗,情感真摯而深刻,引人深思。
“乞身已晚荒三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óng dōu bìng zhōng kǒu zhàn
洪都病中口占
qù nián yú jí shàng hóng zhōu, bǎi gǎn yīng huái yòu pà qiū.
去年輿疾上洪州,百感嬰懷又怕秋。
bìng tǐ bù yīn shuāi hòu jué, huàn qíng shuí xiàng sǐ qián xiū.
病體不因衰后覺,宦情誰向死前休。
qǐ shēn yǐ wǎn huāng sān jìng, zàng zi wú qī fù yī qiū.
乞身已晚荒三徑,葬子無期負一丘。
zào wù tǎng cóng xīn suǒ yù, lè tiān zhī mìng gèng hé qiú.
造物儻從心所欲,樂天知命更何求。
“乞身已晚荒三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