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未經榆眼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出塞未經榆眼白”全詩
出塞未經榆眼白,宿師先喜麥頭肥。
寶刀尚可屠龍去,錦字何緣寄雁歸。
猶學騷人工索句,品題香草詠菲菲。
分類:
作者簡介(吳泳)
吳泳(約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進士。累遷著作郎,兼直舍人院。應詔上書,頗切時要。累遷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疏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后進寶章閣學士,知溫州,以言罷。泳著有鶴林集四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沔州和李長孺》吳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沔州和李長孺》是宋代吳泳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沔州和李長孺
沔州是古代地名,指的是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一帶。李長孺可能是詩人的友人或同僚的名字。
朔風吹雨濕征衣,
清晨的朔風吹過,雨水打濕了行軍的衣衫,
卿月西升伴紫微。
高潔的月亮西升,伴隨著紫微星座。
出塞未經榆眼白,
尚未離開邊塞的時候,還未經歷榆眼白(地名),
宿師先喜麥頭肥。
在途中暫住的師傅高興地看到麥苗長得茂盛。
寶刀尚可屠龍去,
寶貴的刀劍仍可用來屠殺兇惡的龍,
錦字何緣寄雁歸。
為何要將錦繡的字句寄托給南飛的雁兒?
猶學騷人工索句,
仍在學習模仿古代文人的技巧,
品題香草詠菲菲。
品味著香草的芬芳,吟詠著它的美麗。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邊塞行軍的場景。詩人吳泳用樸實而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邊塞士兵的艱苦生活和他們對家園的眷戀。朔風和雨水的描繪,表現了行軍途中的嚴酷環境。詩中的月亮和紫微星座象征著高潔和榮耀,為行軍的士兵帶來一絲希望和安慰。詩人通過描述師傅看到茂盛的麥苗而喜悅的情景,展現了豐收的喜悅和農耕文化的重要性。寶刀屠龍和寄托錦字給雁歸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英勇戰斗和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古代文人的學習和對自然美的品味。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真實地描繪了邊塞行軍的情景,傳遞出對家園、對農耕文化和對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
“出塞未經榆眼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iǎn zhōu hé lǐ zhǎng rú
沔州和李長孺
shuò fēng chuī yǔ shī zhēng yī, qīng yuè xī shēng bàn zǐ wēi.
朔風吹雨濕征衣,卿月西升伴紫微。
chū sài wèi jīng yú yǎn bái, sù shī xiān xǐ mài tóu féi.
出塞未經榆眼白,宿師先喜麥頭肥。
bǎo dāo shàng kě tú lóng qù, jǐn zì hé yuán jì yàn guī.
寶刀尚可屠龍去,錦字何緣寄雁歸。
yóu xué sāo rén gōng suǒ jù, pǐn tí xiāng cǎo yǒng fēi fēi.
猶學騷人工索句,品題香草詠菲菲。
“出塞未經榆眼白”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