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兩作鄰堪共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兩作鄰堪共活”全詩
三兩作鄰堪共活,五千插架未為貧。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絕句四首》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絕句四首》是宋代詩人陳師道所作的一組詩詞。以下是這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芒鞋竹杖最關身,
散發披衣不待人。
三兩作鄰堪共活,
五千插架未為貧。
詩意:
這組詩詞描繪了一個清貧而自足的生活狀態。詩人通過描寫自己的衣食住行,表達了對物質生活的淡泊和對精神追求的重視。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揭示了作者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首句“芒鞋竹杖最關身”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樸素生活方式。芒鞋和竹杖都是簡樸的生活工具,關身意味著與自己緊密相連,強調了作者淡泊名利的態度。
第二句“散發披衣不待人”進一步強調了作者的獨立自主。散發披衣暗示作者生活簡樸,不拘泥于外界評價,不追逐虛榮。不待人則表達了作者不依賴他人,自給自足的精神。
第三句“三兩作鄰堪共活”反映了作者與鄰里和睦相處的情景。三兩是指少量的糧食,意味著作者與鄰居們共同分食,友好互助的生活態度。
最后一句“五千插架未為貧”傳達了作者對生活富足的理解。五千是一個夸張的數字,意味著作者的居所雖然簡陋,但并不覺得貧窮,因為他擁有內心的滿足和對物質的適度需求。
這組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物質欲望的淡化和對精神自由的追求。詩人陳師道以樸素的生活態度和對人際關系的關注,展現了一種簡單而真摯的生活哲學,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三兩作鄰堪共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ué jù sì shǒu
絕句四首
máng xié zhú zhàng zuì guān shēn, sàn fà pī yī bù dài rén.
芒鞋竹杖最關身,散發披衣不待人。
sān liǎng zuò lín kān gòng huó, wǔ qiān chā jià wèi wèi pín.
三兩作鄰堪共活,五千插架未為貧。
“三兩作鄰堪共活”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七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