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飽無時何可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飽無時何可忍”全詩
人生七十今已半,一飽無時何可忍。
公侯早歲有如此,奴婢蓐食支夜永。
向來糠籺之子孫,居鄰無僧家有井。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擬古》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擬古》是宋代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盎中有聲囊不癭,咽息不如帶加緊。
人生七十今已半,一飽無時何可忍。
公侯早歲有如此,奴婢蓐食支夜永。
向來糠籺之子孫,居鄰無僧家有井。
詩意:
這首詩以古代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現實的思考。作者通過描述盎中有聲、囊不癭,咽息不如帶加緊的感覺,暗喻自己內心的不滿和焦慮。他覺得自己已經七十歲,人生已過半,卻仍然無法得到滿足和安享。他對早年的官員們擁有如此富貴的生活感到不平,而奴婢們卻過著貧困的生活,夜晚依然辛勞。他還提到,他的鄰居雖然是糠籺之家,卻有自己的井供水使用,而他卻沒有這樣的福分。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表達了陳師道對社會不公和人生疑慮的思考。他通過對比描繪了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和人們生活的不平等,以及自己在其中的無奈和困頓。他通過形象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焦慮和無奈,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思考。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傳遞了深刻的社會批判,展示了陳師道對社會不公的反思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一飽無時何可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gǔ
擬古
àng zhōng yǒu shēng náng bù yǐng, yàn xī bù rú dài jiā jǐn.
盎中有聲囊不癭,咽息不如帶加緊。
rén shēng qī shí jīn yǐ bàn, yī bǎo wú shí hé kě rěn.
人生七十今已半,一飽無時何可忍。
gōng hóu zǎo suì yǒu rú cǐ, nú bì rù shí zhī yè yǒng.
公侯早歲有如此,奴婢蓐食支夜永。
xiàng lái kāng hé zhī zǐ sūn, jū lín wú sēng jiā yǒu jǐng.
向來糠籺之子孫,居鄰無僧家有井。
“一飽無時何可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