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岸水留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沙岸水留痕”全詩
地勢傾崖口,風濤嚙石根。
平林霜著色,沙岸水留痕。
剩寄還鄉泣,難招去國魂。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野望》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望》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開兩岸柳,
水遶數家村。
地勢傾崖口,
風濤嚙石根。
平林霜著色,
沙岸水留痕。
剩寄還鄉泣,
難招去國魂。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山水之間的壯麗景色,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國家的憂慮之情。山嶺中間開著兩岸垂柳,水流繞著幾個村莊。地勢如同傾斜的崖口,風浪嚙咬著石頭的根部。平坦的林地上已經有了霜的顏色,沙岸上留下了水的痕跡。詩人感慨自己只能剩下一些思鄉之淚,難以召回曾經的國家精神。
賞析:
《野望》是一首景物抒懷之作,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家鄉和國家的思念之情。詩中的山水景色生動而壯麗,山嶺開闊,柳樹垂絲,水流環繞著村莊,展現出一幅寧靜而美麗的鄉村畫面。然而,地勢傾斜的崖口和風浪嚙咬石根的描寫,暗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荒涼之感,與詩人內心的憂慮相呼應。
詩人以平林霜著色、沙岸水留痕的景象,表現了秋天的到來,也暗示著歲月的流逝和無法挽回的事物。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國家的思念之情,他只能剩下一些淚水,無法招回曾經的國家精神。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故鄉和國家的深深眷戀之情。詩人以景寫情,以景映情,將自己對家鄉和國家的思念與對自然景色的描繪相結合,使詩歌更加生動而富有情感。通過欣賞這首詩,讀者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悲涼和對家國的關切,同時也能領略到自然景色的美妙和變幻。
“沙岸水留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wàng
野望
shān kāi liǎng àn liǔ, shuǐ rào shù jiā cūn.
山開兩岸柳,水遶數家村。
dì shì qīng yá kǒu, fēng tāo niè shí gēn.
地勢傾崖口,風濤嚙石根。
píng lín shuāng zhe sè, shā àn shuǐ liú hén.
平林霜著色,沙岸水留痕。
shèng jì huán xiāng qì, nán zhāo qù guó hún.
剩寄還鄉泣,難招去國魂。
“沙岸水留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