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俗郤須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俗郤須醒”全詩
平江行詰曲,小徑夾蔥青。
度鳥開愁眼,遙山入畫屏。
畏人惟可飲,從俗郤須醒。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野望》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望》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霜葉染得如紅綢般鮮艷,吹動花朵飄落的香氣更加濃郁。行走在平江之畔,曲曲折折的小徑兩旁長滿了茂盛的蔥青。遠處鳥兒的鳴叫漸漸消散了憂愁,遙望山景仿佛進入了畫屏之中。只有畏懼人事才能享受悠然自得的飲酒,須要警醒自己不被世俗之事所迷惑。
該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霜葉的鮮艷、花朵的飄落、小徑的茂盛等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一幅寧靜、優美的田園景象。同時,通過鳥兒的鳴叫和遠山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超脫,將自然景色與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詩中提到畏懼人事,以及警醒不受世俗之累,表達了詩人追求自由與寧靜的心理狀態。詩人通過與自然的交融,尋找到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欣然接受自然的恩賜,避開煩擾和紛爭,只專注于自己內心的寧靜和情感的升華。
整首詩以清新、淡雅的筆觸描繪了自然景物,將讀者帶入了一種寧靜、優美的境界。詩中的意象豐富而細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寧靜和超脫的向往。讀者在賞析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詩人的內心世界,體會到追求寧靜與超越的情感共鳴。
“從俗郤須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wàng
野望
shuāng yè hóng yú rǎn, chuī huā luò gèng xīn.
霜葉紅於染,吹花落更馨。
píng jiāng xíng jí qū, xiǎo jìng jiā cōng qīng.
平江行詰曲,小徑夾蔥青。
dù niǎo kāi chóu yǎn, yáo shān rù huà píng.
度鳥開愁眼,遙山入畫屏。
wèi rén wéi kě yǐn, cóng sú xì xū xǐng.
畏人惟可飲,從俗郤須醒。
“從俗郤須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