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長欺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劉德長欺客”全詩
劉德長欺客,王融郤笑人。
殘年增受歲,病眼怯逢春。
杖屨知何向,知公未厭頻。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湖上晚歸寄詩友》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湖上晚歸寄詩友》是宋代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晚歸湖上時的心境和遭遇,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湖上晚歸寄詩友
功名違壯志,
戒律負前身。
劉德長欺客,
王融郤笑人。
殘年增受歲,
病眼怯逢春。
杖屨知何向,
知公未厭頻。
詩詞的詩意主要圍繞著詩人的遭遇和內心感受展開。首先,詩人感到自己的壯志和追求功名的志向被現實所違背,他的才華和抱負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回報。其次,詩人提到自己負擔著前身所守護的戒律,暗示他對道德倫理的堅守和自律,但這種自律卻使他感到沉重和困擾。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兩位名人的遭遇,劉德長和王融。劉德長是一個欺壓客人的人物,而王融則是一個嘲笑他人的人。這里可以看出,詩人通過描述這兩個人物,暗示了社會上的不公和冷嘲熱諷,使詩人感到無奈和憂愁。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對歲月流轉和時光流逝的感慨。他提到自己的殘年,意味著他已經進入了晚年階段。受歲增加,意味著時間的流逝使他感到歲月的負擔越來越重。同時,詩人還提到自己的眼病,這使他對春天的到來感到畏懼和不安。
在最后兩句中,詩人以自己行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迷茫和困惑。他手持拐杖,腳穿履歷,卻不知道應該往何處去。這表明詩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茫然和迷失,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和方向。而“知公未厭頻”的句子則暗示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他希望能與友人再次相見。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述詩人的遭遇和內心感受,抒發了對現實困境和社會不公的憂愁和無奈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期盼。通過對時間流逝和人生迷茫的描繪,詩人展示了對人生意義和人際關系的思考,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與思考。
“劉德長欺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shàng wǎn guī jì shī yǒu
湖上晚歸寄詩友
gōng míng wéi zhuàng zhì, jiè lǜ fù qián shēn.
功名違壯志,戒律負前身。
liú dé zhǎng qī kè, wáng róng xì xiào rén.
劉德長欺客,王融郤笑人。
cán nián zēng shòu suì, bìng yǎn qiè féng chūn.
殘年增受歲,病眼怯逢春。
zhàng jù zhī hé xiàng, zhī gōng wèi yàn pín.
杖屨知何向,知公未厭頻。
“劉德長欺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