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作別時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復作別時愁”全詩
若為中夕聽,復作別時愁。
宿雁鳴漁火,村舂急暗投。
不應田二頃,能使寸心休。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寒夜》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夜》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陳師道。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寒冷的夜晚,閉著門戶,風聲吹得雨水滴落。整夜濤聲不斷,像是在敲打著人們的頭頂。如果是在午夜時分傾聽,更能引起別離的憂愁。夜晚宿雁呼嘯,漁火閃爍,村舂匆忙地搖動。這一切景象并不適合耕種二頃田地,但卻能使內心的煩憂得到一絲寧靜。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冷夜晚。作者通過描寫風雨聲和夜晚的景象,表達了內心的孤寂和憂愁。閉戶的門戶和風雨的聲音,加強了環境的封閉感和冷寂感。宿雁的呼嘯和漁火的閃爍,為詩中增添了一絲生動和活力。村舂匆忙地搖動,暗示了人們在艱難的環境下勤勞的努力。雖然外界的環境惡劣,但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內心的平靜和寧靜,傳達了一種對生活困境的堅韌和樂觀。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描繪了一個冷寂而憂愁的夜晚。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作者表達了對生活困境的堅韌和樂觀的態度。詩中的對比和意象的運用,使得詩意更加深遠。整首詩以自然景象和感受為主線,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復作別時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yè
寒夜
bì hù fēng jiāng yǔ, tōng xiāo làng dǎ tóu.
閉戶風將雨,通宵浪打頭。
ruò wéi zhōng xī tīng, fù zuò bié shí chóu.
若為中夕聽,復作別時愁。
sù yàn míng yú huǒ, cūn chōng jí àn tóu.
宿雁鳴漁火,村舂急暗投。
bù yīng tián èr qǐng, néng shǐ cùn xīn xiū.
不應田二頃,能使寸心休。
“復作別時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