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明月郤相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風明月郤相宜”全詩
妙舞新聲難得繼,清風明月郤相宜。
朱闌行遍花間路,看盡當年題壁處。
更有何人問使君,青春欲盡花飛去。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登鳳凰山懷子瞻》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鳳凰山懷子瞻》是宋代陳師道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多次攀登鳳凰山,欣賞美景并懷念過去的時光。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登鳳凰山懷子瞻
數篇曾見使君詩,
前後登臨各一時。
妙舞新聲難得繼,
清風明月郤相宜。
朱闌行遍花間路,
看盡當年題壁處。
更有何人問使君,
青春欲盡花飛去。
譯文:
曾讀過使君的幾篇詩,
前后多次登上鳳凰山。
美麗的舞蹈和新奇的聲音難以持續,
清風明月卻常相伴。
走遍花間小路、朱紅的欄桿,
看盡當年所題的壁上文字。
還有誰會問使君,
年輕的時光即將結束,花兒飛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鳳凰山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首先,作者提到自己曾讀過使君的幾篇詩,這可能是指作者曾經閱讀過其他人寫的關于鳳凰山的詩作,使君在這里代表了其他詩人。接著,作者描述了自己多次攀登鳳凰山的經歷,這種重復的行動展示了對美景的執著和對自然的熱愛。
詩中提到的"妙舞新聲"指的可能是作者在山上觀賞到的美麗舞蹈和新奇的聲音,這些美景和聲音令人難以忘懷,但卻很難持續。然而,清風和明月卻長久地與作者相伴,清風代表著自然的純凈和清新,而明月象征著明亮和寧靜。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在鳳凰山上行走,欣賞花間小路和朱紅的欄桿,這些景物勾起了作者對過去的回憶。作者看盡了當年所題的壁上文字,這句話暗示了作者對過去歲月的回憶和對歷史的關注。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思考。有人詢問使君,這可能是指有人向作者請教或詢問他對于青春逝去的感受。詩的最后一句表達了青春即將結束、時光飛逝的感慨,花兒的飛逝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
《登鳳凰山懷子瞻》通過鳳凰山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時光和自然之美的懷念,以及對歲月流轉和生命短暫性的思考。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都充滿了深情和感傷,通過這種表達方式,傳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體驗。
“清風明月郤相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fèng huáng shān huái zi zhān
登鳳凰山懷子瞻
shù piān céng jiàn shǐ jūn shī, qián hòu dēng lín gè yī shí.
數篇曾見使君詩,前後登臨各一時。
miào wǔ xīn shēng nán de jì, qīng fēng míng yuè xì xiāng yí.
妙舞新聲難得繼,清風明月郤相宜。
zhū lán xíng biàn huā jiān lù, kàn jǐn dāng nián tí bì chù.
朱闌行遍花間路,看盡當年題壁處。
gèng yǒu hé rén wèn shǐ jūn, qīng chūn yù jǐn huā fēi qù.
更有何人問使君,青春欲盡花飛去。
“清風明月郤相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