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見北枝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見北枝梅”全詩
更無南去雁,猶見北枝梅。
會有哀籠鳥,寧須溺死灰。
圣朝無棄物,與子賦歸哉。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次韻無斁偶作二首》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無斁偶作二首》是宋代陳師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此老三年別,
何時萬里回。
更無南去雁,
猶見北枝梅。
會有哀籠鳥,
寧須溺死灰。
圣朝無棄物,
與子賦歸哉。
詩意和賞析:
這位老朋友已經離別三年,
何時才能回到萬里之外的家鄉。
南方的候鳥沒有再次南飛,
卻依然可以看到北方的梅花盛開。
這里會有一些悲傷的困頓之鳥,
寧可選擇在冷灰中溺死。
在這個崇高的朝代中沒有被拋棄的人或物,
與你一同賦詩,一同歸來吧。
這首詩詞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歸鄉的渴望。詩人長期離開家鄉,思念之情深沉而濃烈,渴望早日回到故鄉。詩中以候鳥不再南飛、卻能看到北方梅花盛開的景象,表達了對家鄉的留戀之情。詩人描繪了一種哀怨之鳥的形象,暗示自己的困頓與無奈,希望能夠像鳥兒一樣以死亡來結束痛苦。最后,詩人表達了對這個崇高朝代的贊美,認為這個時代沒有被拋棄的人或物,與詩人一同回歸家鄉。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歸途的期盼,同時融入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時代的贊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抒發內心情感,詩人將個人的離愁別緒與社會背景相結合,使詩詞具有了普遍的共鳴和深遠的意義。
“猶見北枝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ú yì ǒu zuò èr shǒu
次韻無斁偶作二首
cǐ lǎo sān nián bié, hé shí wàn lǐ huí.
此老三年別,何時萬里回。
gèng wú nán qù yàn, yóu jiàn běi zhī méi.
更無南去雁,猶見北枝梅。
huì yǒu āi lóng niǎo, níng xū nì sǐ huī.
會有哀籠鳥,寧須溺死灰。
shèng cháo wú qì wù, yǔ zi fù guī zāi.
圣朝無棄物,與子賦歸哉。
“猶見北枝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