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學家傳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善學家傳業”全詩
吾猶識此老,天豈喪斯文。
善學家傳業,英詞世不群。
固應譏尚白,官序見揚云。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胡士彥挽詞二首》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胡士彥挽詞二首》是宋代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傳達了對逝去的胡士彥的懷念和對他的才華與品德的贊美。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晚進違前輩,
平生闕異聞。
吾猶識此老,
天豈喪斯文。
譯文:
我晚來的,無法與前輩們共享知識,
平日里錯過了很多珍貴的聽聞。
但我仍然能夠了解這位老人,
難道上天會失去這樣的文化嗎?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已故的胡士彥的懷念和對他才華和學識的贊美。作者自稱"晚進",意味著他與胡士彥相比來說是晚輩,錯過了與胡士彥交流學習的機會。作者對胡士彥的才華和學識表示欽佩,認為胡士彥的離世是對文化的一種損失。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胡士彥的懷念,展現了作者對前輩文化的敬重和對學識的渴望。作者自稱"晚進",意味著他對自己晚來的遺憾和對學習的追求。他認為胡士彥是一位學識淵博、才華出眾的前輩,他的離世對于文化來說是一種損失。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過去輩輩們的尊重和對學識的珍視,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關注與思考。
第二首:
善學家傳業,
英詞世不群。
固應譏尚白,
官序見揚云。
譯文:
善于學習的人傳承了前輩的事業,
他們的才華在世間獨樹一幟。
雖然有人嘲笑他們追求純白,
但他們的聲望卻在官場上飄揚如云。
詩意:
這首詩繼續表達了作者對學習和傳承的重視,以及對那些在世間出類拔萃的人的贊美。作者認為善于學習的人繼承了前輩的事業,他們的才華與眾不同,與世俗的普通之輩有所不同。盡管有人嘲笑他們追求純潔無瑕,但他們的聲望在官場上卻如云一般飄揚。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善學家的贊美,強調了學習和傳承的重要性,并對那些具有獨特才華的人表示敬佩。作者認為善于學習的人能夠繼承前輩的事業,他們的才華使他們在眾人中脫穎而出。盡管有人嘲笑他們追求純潔無瑕,但他們在官場上的聲望卻如云一般高漲。整首詩以贊美的口吻,傳遞了作者對學識和才華的崇敬,并呼吁人們重視學習和傳承的重要性。
“善學家傳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shì yàn wǎn cí èr shǒu
胡士彥挽詞二首
wǎn jìn wéi qián bèi, píng shēng quē yì wén.
晚進違前輩,平生闕異聞。
wú yóu shí cǐ lǎo, tiān qǐ sàng sī wén.
吾猶識此老,天豈喪斯文。
shàn xué jiā chuán yè, yīng cí shì bù qún.
善學家傳業,英詞世不群。
gù yīng jī shàng bái, guān xù jiàn yáng yún.
固應譏尚白,官序見揚云。
“善學家傳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七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