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酒持齋郤自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斷酒持齋郤自然”全詩
大有西來真的意,饑時著飯飽時懸。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叔父惠鉢三首》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叔父惠鉢三首》是宋代陳師道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聲音中得到的句子已經忘記了言辭,
斷絕飲酒,持守齋戒反而自然。
大有西方來的真實意義,
饑餓時吃飯,飽足時掛起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簡樸生活和內心寧靜的追求。作者通過斷絕飲酒、持守齋戒,使自己擺脫了喧囂和繁瑣的生活,回歸到自然的本真狀態。他認為西方(佛教)的真實意義在于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寧愿。在物質欲望得到滿足時,作者選擇適時享用食物,而不是過度貪食,這種節制也體現了他對簡樸生活的追求。
賞析:
陳師道通過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于內心平靜和簡樸生活的向往。他將聲音中得到的句子已經忘記了言辭,這種超越了語言的境界,表達了詩人對于深層次意義的追求。斷絕飲酒和持守齋戒被詩人視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這種節制和守持使他擺脫了物欲的困擾,回歸到內心的寧靜。他所提到的西方來的真實意義,指的是佛教所追求的內心的平靜和解脫,這種追求超越了世俗的誘惑,具有一種超越性和普遍性的意義。最后,作者提到饑餓時吃飯,飽足時掛起來,展現了對于節制和簡樸生活的追求,這種適度的享受體現了他對于自然、平衡的態度。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樸素的語言,表達了對內心平靜和簡樸生活的追求,強調了超越物欲的重要性。它傳遞了一種寧靜、深思和超脫塵世的情感,使人們在喧囂的生活中感受到一絲恬靜與思考的空間。
“斷酒持齋郤自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fù huì bō sān shǒu
叔父惠鉢三首
shēng zhōng de jù yǐ wàng yán, duàn jiǔ chí zhāi xì zì rán.
聲中得句已忘言,斷酒持齋郤自然。
dà yǒu xī lái zhēn de yì, jī shí zhe fàn bǎo shí xuán.
大有西來真的意,饑時著飯飽時懸。
“斷酒持齋郤自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