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闕聲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來闕聲問”全詩
經時猶未見,凡事信多艱。
理極那須說,情生不自還。
從來闕聲問,相見若為顏。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寄張學士》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張學士》是宋代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湖海分離已有三年,
譙徐相聚只一日。
時光流轉,依然未能相見,
凡事難免充滿了艱辛。
理由已盡,無需多言,
情感卻無法自我駕馭。
常常在寂靜中詢問,
相見時是否還能如常。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與張學士分別已有三年,但與譙徐卻只相聚了一日。詩中表達了時光的流逝,兩人始終未能再次相見,凡事都顯得艱難。作者感嘆人世間的事情往往充滿了困難和磨難,已經講盡了道理,但情感卻無法自主控制。作者常常在寂靜中反思,擔心再次相見時是否還能保持原來的親密與默契。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描繪了作者與張學士的離別和與譙徐的短暫相聚,將時間的流逝和情感的無法自制相結合,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思念之情。通過對凡事艱辛、情感無法自控的描繪,詩詞表達了人生的無奈和矛盾,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作者的內心矛盾和思念之情使得詩詞充滿了情感的張力和震撼力。
整首詩詞以對比的手法呈現了作者內心的沖突和矛盾,通過詩意的反復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重逢的期望和擔憂。這種短小精悍的表達方式,使得詩詞在簡潔中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和思考,給讀者留下了深入思考的余地。
這首詩詞雖然簡短,但通過準確的詞語選擇和情感的抒發,展示了作者對離別和重逢的復雜情感的思考與描繪。它在表達人情世故的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于時間流逝和人際關系的深思。
“從來闕聲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āng xué shì
寄張學士
hú hǎi sān nián bié, qiáo xú yī rì jiān.
湖海三年別,譙徐一日間。
jīng shí yóu wèi jiàn, fán shì xìn duō jiān.
經時猶未見,凡事信多艱。
lǐ jí nà xū shuō, qíng shēng bù zì hái.
理極那須說,情生不自還。
cóng lái quē shēng wèn, xiāng jiàn ruò wéi yán.
從來闕聲問,相見若為顏。
“從來闕聲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