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法付宣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家法付宣城”全詩
又為貧賤別,更覺急難情。
斗食吾堪老,詞場爾向榮。
未須憐野鶩,家法付宣城。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送孝忠二首》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孝忠二首》是宋代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眼元多淚,
春風見此行。
又為貧賤別,
更覺急難情。
斗食吾堪老,
詞場爾向榮。
未須憐野鶩,
家法付宣城。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陳師道對離別、貧賤和老去的感慨和憂慮之情。他的眼淚已經多得無法止住,當看到春風吹拂離別之行時,更加觸動了他內心的悲傷。再次面對貧窮和困境的離別,他感受到了更加緊迫和艱難的情境。他辛苦斗爭維持生計,但自己老去的身體很難再承受風雨的洗禮,而他在文學領域的成就卻能在繁華中繼續輝煌。他并不需要別人的同情和憐憫,因為他堅守家族的傳統,將家族的希望寄托給了宣城。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感情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離別、貧窮和老去的深深憂慮和思考。詩人的老眼淚多,說明他對離別感到極為痛苦,尤其是面對貧窮和艱難時更加感到苦楚。詩人用"斗食吾堪老"一句,揭示了他在生活中的艱辛與困頓,以及老去所帶來的無奈和無力。然而,詩人并沒有沉溺于自憐和自嘆,而是堅守自己在文學領域的才華,將希望寄托給了宣城,表達了對家族和傳統的堅守與責任。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憂愁與堅韌,以及對傳統與家族的珍視和期望,展現了詩人堅毅的個性和對人生的思考。
“家法付宣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iào zhōng èr shǒu
送孝忠二首
lǎo yǎn yuán duō lèi, chūn fēng jiàn cǐ xíng.
老眼元多淚,春風見此行。
yòu wèi pín jiàn bié, gèng jué jí nàn qíng.
又為貧賤別,更覺急難情。
dòu shí wú kān lǎo, cí chǎng ěr xiàng róng.
斗食吾堪老,詞場爾向榮。
wèi xū lián yě wù, jiā fǎ fù xuān chéng.
未須憐野鶩,家法付宣城。
“家法付宣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