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緣陰德貫神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果緣陰德貫神明”全詩
怪有武功蒙寵錫,果緣陰德貫神明。
金池已作歸田計,玉版方書濟物情。
百里饑寒獨顏闔,忍令一物不敷榮。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寄沛縣姜承議》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沛縣姜承議》
陳師道在宋代創作的《寄沛縣姜承議》描繪了一位老者的崇高品德和無私奉獻,表達了對他的敬佩之情。
詩意及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敬仰和感激的口吻寫道,這位老先生是魯國的知名人物,他在晚年才得以與年輕一代相識,但他的智慧和經驗卻顯得十分老成。詩人稱贊他不僅因為他的武功得到了寵愛和尊重,更是因為他的陰德感動了神明。他已經將金池(指權力和財富)拋諸腦后,將自己的心思放在了歸田(指務農)的計劃上,把玉版(指文化和知識)作為濟世救人的工具。盡管他身處百里饑寒之地,但他卻從不讓自己的物質困境影響到他的榮譽和志向。
這首詩通過描繪老先生的高尚品德,展現了作者對他的敬佩和欽佩之情。老先生不僅擁有武功,還以陰德感動了神明,這顯示了他內外兼修的卓越修養。他放棄了權力和財富,返璞歸真,致力于農耕和傳播知識,體現出他追求內心的善良和社會的公益。盡管他身處困境,但他仍然保持了對榮譽和志向的堅守,體現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堅定意志。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這位老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時也傳遞出崇尚道德和精神追求的價值觀。
這首詩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觀點,通過對老先生的贊美,彰顯了他的高尚品德和精神追求。這種對品德高尚者的贊頌和敬佩,展示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崇尚道德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啟發讀者去追求內心的善良和社會的公益,提醒人們在物質困境中堅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果緣陰德貫神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pèi xiàn jiāng chéng yì
寄沛縣姜承議
píng shēng lǔ guó lǎo xiān shēng, wǎn jiàn zhū láng shí lǎo chéng.
平生魯國老先生,晚見諸郎識老成。
guài yǒu wǔ gōng méng chǒng xī, guǒ yuán yīn dé guàn shén míng.
怪有武功蒙寵錫,果緣陰德貫神明。
jīn chí yǐ zuò guī tián jì, yù bǎn fāng shū jì wù qíng.
金池已作歸田計,玉版方書濟物情。
bǎi lǐ jī hán dú yán hé, rěn lìng yī wù bù fū róng.
百里饑寒獨顏闔,忍令一物不敷榮。
“果緣陰德貫神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