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底樽前著葛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底樽前著葛強”全詩
笙歌聲里旌旗動,羅綺叢中語笑香。
勸相秋郊開稔熟,摩娑苔壁吊荒亡。
風流一代今山簡,有底樽前著葛強。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奉陪趙大夫游桓山》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陪趙大夫游桓山》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後水喧江落渾黃,
晚云障日作微涼。
笙歌聲里旌旗動,
羅綺叢中語笑香。
勸相秋郊開稔熟,
摩娑苔壁吊荒亡。
風流一代今山簡,
有底樽前著葛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陪同趙大夫游覽桓山的景色和心情。詩中的景色描寫著一幅秋天的景象:后水喧喧,江水渾黃,晚云遮擋住太陽,微風吹拂著帶來涼意。在笙歌聲中,旌旗搖曳,羅綺絢麗,人們語笑盈香。這些景象展示了一幅歡快繁華的場景,使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生機和活力。
詩人還通過描寫郊外豐收的景象表達了對豐收的喜悅和對農民辛勤勞動的贊美。他勸相(趙大夫)去秋郊觀賞莊稼成熟的景象,感受豐收帶來的喜悅。同時,他提到了摩娑苔壁吊荒亡,這是對歷史遺跡的描寫,也是對過去榮光與荒廢的反思,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傳統文化的關注。
最后兩句“風流一代今山簡,有底樽前著葛強”表達了詩人對當代風流人物的贊美。他稱贊他們如山一樣高峻,簡約而不失風采,以及他們的品味和才華。其中,“有底樽前著葛強”形象地描述了他們在宴會上暢飲的場景,透露出一種豪放灑脫的氣息。
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物,展現了豐收的喜悅、歷史的滄桑和當代人物的風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歷史和人文的熱愛和思考,給人以歡樂、豪放的藝術享受。
“有底樽前著葛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péi zhào dài fū yóu huán shān
奉陪趙大夫游桓山
hòu shuǐ xuān jiāng luò hún huáng, wǎn yún zhàng rì zuò wēi liáng.
後水喧江落渾黃,晚云障日作微涼。
shēng gē shēng lǐ jīng qí dòng, luó qǐ cóng zhōng yǔ xiào xiāng.
笙歌聲里旌旗動,羅綺叢中語笑香。
quàn xiāng qiū jiāo kāi rěn shú, mó suō tái bì diào huāng wáng.
勸相秋郊開稔熟,摩娑苔壁吊荒亡。
fēng liú yī dài jīn shān jiǎn, yǒu dǐ zūn qián zhe gé qiáng.
風流一代今山簡,有底樽前著葛強。
“有底樽前著葛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