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想霜林百尺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想霜林百尺強”全詩
倏看老蓋千年後,更想霜林百尺強。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次韻蘇公竹間亭絕句》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蘇公竹間亭絕句》是宋代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里高亭燈燭光,
今年復得杜襄陽。
倏看老蓋千年后,
更想霜林百尺強。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座位于竹林中的高亭,亭內的燈燭散發出明亮的光芒。詩人表示自己今年再次來到這里,欣喜地重返杜襄陽(即亭名),感嘆時間的流轉。他忽然意識到,即便亭子已經有千年歷史,它仍然堅固耐久,而這讓他更加嚮往那在霜林中高聳百尺的竹子。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觀察。首句"竹里高亭燈燭光"通過描繪竹林中高聳的亭子和閃爍的燈燭,展現了一幅幽靜而明亮的景象。接著,詩人提到自己今年再次來到這里,表達了對這個地方的眷念和喜悅之情。
在第三句中,詩人突然指出亭子已經有千年歷史,使用了"老蓋"一詞,暗示了歲月的變遷和時間的流逝。然而,亭子仍然屹立不倒,這種堅固和持久的特性讓詩人不禁聯想到在霜林中高聳百尺的竹子。這種對竹子的向往可能象征著詩人對堅韌不拔的品質的羨慕和敬佩。
整首詩詞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時間的感慨,展示了詩人對歷史和自然的思考。它讓讀者感受到歲月的變遷和生命的脆弱,同時也傳遞了對堅韌和持久的向往和贊美。
“更想霜林百尺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ū gōng zhú jiān tíng jué jù
次韻蘇公竹間亭絕句
zhú lǐ gāo tíng dēng zhú guāng, jīn nián fù dé dù xiāng yáng.
竹里高亭燈燭光,今年復得杜襄陽。
shū kàn lǎo gài qiān nián hòu, gèng xiǎng shuāng lín bǎi chǐ qiáng.
倏看老蓋千年後,更想霜林百尺強。
“更想霜林百尺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