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以風流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樓以風流勝”全詩
屏亡老畢篆,市發大蘇碑。
更覺江山好,難忘父老思。
只應千載後,覽古勝當時。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黃樓》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黃樓》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這首詩以黃樓為主題,通過描繪樓的風采和述說情緣的變遷,傳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歷史的思考。
譯文:
黃樓風流勝,情緣貴賤移。
屏亡老畢篆,市發大蘇碑。
更覺江山好,難忘父老思。
只應千載后,覽古勝當時。
詩意和賞析:
《黃樓》描繪了一座風華絕代的黃樓,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氣質勝過其他建筑物。作者通過黃樓的存在,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詩中提到了情緣的轉移,說明人們的感情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遷而改變。這種轉變可能與社會地位、財富等因素有關,暗示了人世間的喜怒哀樂都是瞬息而過的。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屏亡、老畢篆、市發大蘇碑等,這些詞語引發了對歷史和文化的思考。它們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滄桑,反映了人事易逝、物是人非的現實。
然而,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江山的贊美和對過去的回憶之情。他認為江山依舊美好,同時難以忘懷先輩的智慧和奮斗。作者希望千年之后的人們能夠欣賞古代的勝景,領略那個時代的輝煌。
《黃樓》通過對黃樓的描繪和對情緣、歷史的思考,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對過去的懷念之情。它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歷史滄桑的感慨,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傳承的態度。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思考,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感受到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無常。
“樓以風流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g lóu
黃樓
lóu yǐ fēng liú shèng, qíng yuán guì jiàn yí.
樓以風流勝,情緣貴賤移。
píng wáng lǎo bì zhuàn, shì fā dà sū bēi.
屏亡老畢篆,市發大蘇碑。
gèng jué jiāng shān hǎo, nán wàng fù lǎo sī.
更覺江山好,難忘父老思。
zhǐ yīng qiān zǎi hòu, lǎn gǔ shèng dāng shí.
只應千載後,覽古勝當時。
“樓以風流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