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與狂兒取次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付與狂兒取次游”全詩
可無雙璧千金聚,付與狂兒取次游。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觸目》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觸目》是宋代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觸目》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果下翩翩跨紫騮,
踏花濺水見風流。
可無雙璧千金聚,
付與狂兒取次游。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幅騎著紫色駿馬自由奔馳的景象,表達了對自由與豪情的向往和贊美。詩中主人公騎著紫色駿馬,自由自在地踏過盛開的花朵,濺起水花,展現出風流瀟灑的風采。詩人認為這種自由和豪情如同無價的雙璧和千金,值得將其付與那些自由奔放的狂兒,讓他們去盡情地游蕩。
賞析:
《觸目》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自由奔放的場景,通過對騎士騎著紫色駿馬踏過花叢的描繪,詩人展現了自由、豪情和風流的意象。整首詩以詩人對自由的向往和贊美為主題,通過對紫騮飛馳、踏花濺水的描繪,傳遞出強烈的豪情和奔放的精神。詩中的“果下翩翩跨紫騮”形象生動,展現了騎士的英姿和英勇無畏的精神,使人感受到他的自由奔放與豪情萬丈。最后兩句“可無雙璧千金聚,付與狂兒取次游”表明詩人認為這種自由和豪情是無價之寶,值得將其賦予那些自由自在的狂兒,讓他們去盡情地游蕩。整首詩詞意蘊深遠,既表達了對自由和豪情的向往,又傳遞了對那些追求自由的人的贊賞和鼓勵。
通過《觸目》這首詩詞,陳師道以簡潔而生動的描寫,勾勒出了自由奔放、豪情萬丈的形象,將自由與豪情視為無價之寶。詩人通過這種描繪,表達了對自由的渴望和對追求自由的人的贊揚,同時也啟發讀者去追求自己內心深處的自由與豪情。
“付與狂兒取次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ù mù
觸目
guǒ xià piān piān kuà zǐ liú, tà huā jiàn shuǐ jiàn fēng liú.
果下翩翩跨紫騮,踏花濺水見風流。
kě wú shuāng bì qiān jīn jù, fù yǔ kuáng ér qǔ cì yóu.
可無雙璧千金聚,付與狂兒取次游。
“付與狂兒取次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