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閭等行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鄉閭等行路”全詩
驚禽穿密竹,噪鵲立浮查。
谷暗山藏雨,林喧雀啅蛇。
鄉閭等行路,何向更為家。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觸目》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觸目》是宋代陳師道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細膩的圖景和生動的動物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詩中首先描述了溪水的聲音,描繪了它清脆悅耳的聲響,仿佛在描述饑餓的魚兒在溪水中覓食的景象。接著,詩人通過描寫川流中的柱影斜斜,展示了川水明亮的景象。
然后,詩人描繪了一幅驚鳥穿越茂密竹林的畫面,烘托出竹林的幽靜和鳥兒的靈動。噪鵲立在空中似乎在尋找什么,增添了一絲喧囂和活力。
接下來,詩人用谷暗山藏雨來形容山谷的陰暗和雨水的收藏,用林喧雀啅蛇來描繪樹林中鳥鳴和蛇的嘶咬聲,給人以生動的景象。
最后兩句"鄉閭等行路,何向更為家"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鄉閭指的是鄉村的道路,詩人問道:在這樣美麗的自然景色中,無論何處行走,何方才能稱作家鄉呢?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的描繪為主線,通過細膩的形象描寫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鄉之情。讀者在閱讀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能夠體味到陳師道獨特的寫景技巧和對細節的關注。
“鄉閭等行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ù mù
觸目
xī xiǎng jī yú shí, chuān míng zhù yǐng xié.
溪響饑魚食,川明柱影斜。
jīng qín chuān mì zhú, zào què lì fú chá.
驚禽穿密竹,噪鵲立浮查。
gǔ àn shān cáng yǔ, lín xuān què zhuó shé.
谷暗山藏雨,林喧雀啅蛇。
xiāng lǘ děng xíng lù, hé xiàng gèng wéi jiā.
鄉閭等行路,何向更為家。
“鄉閭等行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