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事魯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同年事魯儒”全詩
僧房閑共宿,酒肆醉相扶。
天畔雙旌貴,山中病客孤。
無謀還有計,春谷種桑榆。
分類:
作者簡介(于鵠)
于鵠,大歷、貞元間詩人也。隱居漢陽,嘗為諸府從事。其詩語言樸實生動,清新可人;題材方面多描寫隱逸生活,宣揚禪心道風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江南曲》、《題鄰居》、《塞上曲》、《悼孩子》、《長安游》、《惜花 》、《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
《山中寄樊仆射(一作寄襄陽樊司空)》于鵠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寄樊仆射(一作寄襄陽樊司空)》是唐代于鵠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卻憶東溪日,同年事魯儒。
僧房閑共宿,酒肆醉相扶。
天畔雙旌貴,山中病客孤。
無謀還有計,春谷種桑榆。
詩意:
這首詩以寫信的形式,寄給了樊仆射(或者是襄陽樊司空),表達了作者在山中的思念和對友人的關懷之情。詩人回憶起曾經在東溪度過的日子,與樊仆射一同追求學問,共同事奉于魯儒(指在魯國學習儒家經典的學者)。現在詩人在僧房中閑居,與僧人共同住宿;在酒肆中相互扶持著,陶醉其中。天邊飄揚的雙旌(指官員的標志物)彰顯了樊仆射的尊貴,而詩人卻身處山中,身患疾病,感到孤獨。盡管如此,詩人并沒有迷失方向,仍然有自己的計劃和目標,春天來臨時,他在山谷中種植桑樹和榆樹。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詩人通過回憶過去的友情,表達了對樊仆射的思念之情。他們曾一同學習魯儒的學問,共同追求理想。然而,現在的詩人卻身處山中,孤獨而病患,與樊仆射的境遇形成強烈的對比。盡管如此,詩人并沒有感到絕望,他仍然保持著希望和計劃,種植春谷的桑樹和榆樹,寄托了他對未來的期望和努力。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對理想的珍視,并在逆境中展現了堅韌和樂觀的態度。
“同年事魯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jì fán pú yè yī zuò jì xiāng yáng fán sī kōng
山中寄樊仆射(一作寄襄陽樊司空)
què yì dōng xī rì, tóng nián shì lǔ rú.
卻憶東溪日,同年事魯儒。
sēng fáng xián gòng sù, jiǔ sì zuì xiāng fú.
僧房閑共宿,酒肆醉相扶。
tiān pàn shuāng jīng guì, shān zhōng bìng kè gū.
天畔雙旌貴,山中病客孤。
wú móu hái yǒu jì, chūn gǔ zhǒng sāng yú.
無謀還有計,春谷種桑榆。
“同年事魯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