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戀三臺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戀三臺近”全詩
衛鞅雖難屈,桑羊屢請烹。
危言知不用,脫屣謝浮榮。
豈戀三臺近,全無萬世清。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范蜀公挽詩》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范蜀公挽詩》是李廌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范蜀公在世時未能受到應有的懲罰,他以堅定的意志和抗議表示對國家的忠誠。即使像衛鞅這樣的偉大人物也難以屈服,而桑羊卻多次請求將其處決。危言耐人尋味,但知道這些話無法被采納,他卻放棄了權勢與虛榮,脫去了履屣,表達了自己的謝意。他并不留戀近三臺的官位,而是全心全意地追求千古清名。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范蜀公的堅定忠誠和高尚品質。盡管他在世時未能受到應有的懲罰,但他對國家的忠誠和抗議從未動搖。他不畏強權,即使像衛鞅這樣的偉大人物也無法屈服于他。當他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他選擇了謝絕桑羊多次的請求,寧愿放棄權勢與虛榮,表達了自己的謝意。他不為近三臺的官位所動搖,而是追求千古清名和道義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范蜀公為主題,通過對他的描述和表達,展現了他的高尚品質和堅定忠誠。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詞句表達了范蜀公的形象和他的行為。范蜀公堅守自己的原則,不畏強權,不為權勢所動搖,表現出高尚的品格和忠誠的精神。他拒絕了桑羊的請求,放棄了權勢和虛榮,選擇了謝絕,表達了自己的謝意。整首詩詞以一種明快的語調和簡練的表達方式,突出了范蜀公的崇高品質和追求千古清名的精神。這首詩詞通過對范蜀公的贊頌,展現了忠誠、堅持原則和追求道義的價值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豈戀三臺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àn shǔ gōng wǎn shī
范蜀公挽詩
jīng shū xī wèi chéng, kàng shū shì shēn zhēng.
荊舒昔未懲,抗疏誓身爭。
wèi yāng suī nán qū, sāng yáng lǚ qǐng pēng.
衛鞅雖難屈,桑羊屢請烹。
wēi yán zhī bù yòng, tuō xǐ xiè fú róng.
危言知不用,脫屣謝浮榮。
qǐ liàn sān tái jìn, quán wú wàn shì qīng.
豈戀三臺近,全無萬世清。
“豈戀三臺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二吻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