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春料峭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傷春料峭寒”全詩
嘆老龍鍾態,傷春料峭寒。
月檐茅影亂,風瓦竹聲乾。
喜從佳公子,詩成槊在鞍。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詩一首》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一首
江皋草茅軟,
馬首路平寬。
嘆老龍鍾態,
傷春料峭寒。
月檐茅影亂,
風瓦竹聲乾。
喜從佳公子,
詩成槊在鞍。
【中文譯文】
一首詩
江邊的草茅柔軟,
馬首前方道路寬闊。
嘆息老去的時光匆匆,
傷感春日料峭寒。
月色下茅屋的影子散亂,
風吹瓦片竹聲干燥。
喜悅來自于佳人的贊美,
詩篇完成,槊在馬鞍上。
【詩意解讀】
這首詩以簡潔的描寫展示了一幅江邊的景象。江皋草茅柔軟,馬首路平寬,形容了環境寧靜、舒適。然而,作者卻嘆息龍鐘(年華逝去)的狀態,傷感春天的寒冷。月色下,茅屋的影子亂糟糟,風吹過瓦片,竹子發出干燥的聲音。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因為佳人的贊美而感到喜悅,詩篇完成,槊(一種長矛)掛在馬鞍上,暗示著戰士的身份。
整首詩意境優美而富有禪意,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生的感慨,展現出作者對歲月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索和體悟。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情感和贊美的表達,展示了詩人的感受和喜悅。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寫了自然景物,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傳達出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江邊的草茅柔軟,馬首道路平寬,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然而,作者卻表達了對老去和春寒的嘆息和傷感。月色下,茅屋的影子亂糟糟,風吹過瓦片,竹子發出干燥的聲音,給人一種凄涼和孤寂的感覺。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因為佳人的贊美而感到喜悅,詩篇完成,槊掛在馬鞍上,透露出作者是一位戰士的身份。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情感的抒發,讓讀者感受到了歲月流轉和人生變遷的無常,以及作者對于喜悅和贊美的向往。這首詩通過簡練的詞句和鮮明的意象,給人以思索和啟迪,展示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和思維方式,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傷春料峭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ī yī shǒu
詩一首
jiāng gāo cǎo máo ruǎn, mǎ shǒu lù píng kuān.
江皋草茅軟,馬首路平寬。
tàn lǎo lóng zhōng tài, shāng chūn liào qiào hán.
嘆老龍鍾態,傷春料峭寒。
yuè yán máo yǐng luàn, fēng wǎ zhú shēng gān.
月檐茅影亂,風瓦竹聲乾。
xǐ cóng jiā gōng zǐ, shī chéng shuò zài ān.
喜從佳公子,詩成槊在鞍。
“傷春料峭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