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常為七縣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仁政常為七縣春”全詩
今年菽粟倉箱滿,仁政常為七縣春。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道中即事呈岑使君吏部次和德麟韻三首》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道中即事呈岑使君吏部次和德麟韻三首》是宋代詩人李廌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象,向岑參政、和德麟表達了詩人對他們的敬意和贊美。以下是我根據您提供的信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和他黃發稚童的形象。老人是一位使君,他買牛買犢,以此來關懷國家百姓。詩人稱贊了他的仁政,并表達了對他的敬佩之情。詩中還提到菽粟倉箱滿,這象征著今年豐收的喜悅,而這豐收的背后,是這位使君的仁政帶來的七縣春。
中文譯文:
在道路上即興寫給岑參政、和德麟的三首詩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仁政昌盛的使君形象。詩人通過描述使君買牛買犢的場景,展示了他關心百姓的善良本性。使君的仁政被贊揚為七縣春,意味著他的治理帶來了春天般的繁榮和幸福。而詩末提到的菽粟倉箱滿,更進一步突出了使君的仁政所帶來的豐收和國家的安定。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使君的敬佩和對他仁政的贊美。通過細膩而質樸的描繪,詩人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關心百姓、治理有道的仁政官員的形象。詩中的使君被贊揚為一個令人敬佩的楷模,他的仁政給七縣帶來了春天般的盛景和歡樂。
總之,這首詩以其簡練明了的語言,通過對使君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其仁政的贊美和對國家繁榮的期盼。同時,詩中所描繪的豐收場景也使人感受到了仁政所帶來的幸福和安定。
“仁政常為七縣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zhōng jí shì chéng cén shǐ jūn lì bù cì hé dé lín yùn sān shǒu
道中即事呈岑使君吏部次和德麟韻三首
bái sǒu huáng tóng huà shǐ jūn, mǎi niú mǎi dú yù bāng rén.
白叟黃童話使君,買牛買犢諭邦人。
jīn nián shū sù cāng xiāng mǎn, rén zhèng cháng wèi qī xiàn chūn.
今年菽粟倉箱滿,仁政常為七縣春。
“仁政常為七縣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