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籟靜中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籟靜中起”全詩
半天鳴劍戟,平地卷波濤。
鷁退宋都疾,鵬摶溟海高。
賀蘭吹不盡,何用戰蓬蒿。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秋風》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風》是宋代詩人李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寂靜的世界中萬籟俱寂,
狂風怒號,吹起翻騰的波濤。
劍戟在半空中鳴響,
平地上涌動著滾滾浪潮。
白鷺快速離開宋都,
巨鵬翱翔于汪洋大海。
賀蘭山山風吹不盡,
又何需戰爭的蓬蒿?
詩意:
《秋風》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季的風景,表達了壯麗的場面和激烈的氣氛。詩中以秋風為引子,通過寂靜與狂烈的對比,展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變化。詩人以形象的比喻,將戰爭的景象與自然景觀相結合,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質疑。
賞析:
《秋風》以其雄渾有力的詞句和豐富的意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詩人通過對秋風的描繪,營造了一種寂靜與狂暴相結合的氛圍。詩中的劍戟和波濤,以及離開宋都的白鷺和翱翔于海洋的巨鵬,都是強烈的視覺形象,使讀者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與破壞力。最后兩句“賀蘭吹不盡,何用戰蓬蒿”,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懷疑和思考,質問了戰爭的意義和價值。
整首詩詞通過對秋風景象的描繪,展現了李廌獨特的詩意和對戰爭的反思。詩詞中的意象生動而深刻,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情感沖擊,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于人類行為和戰爭意義的思考。
“萬籟靜中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fēng
秋風
wàn lài jìng zhōng qǐ, fú yáo fēng nù háo.
萬籟靜中起,扶搖風怒號。
bàn tiān míng jiàn jǐ, píng dì juǎn bō tāo.
半天鳴劍戟,平地卷波濤。
yì tuì sòng dōu jí, péng tuán míng hǎi gāo.
鷁退宋都疾,鵬摶溟海高。
hè lán chuī bù jìn, hé yòng zhàn péng hāo.
賀蘭吹不盡,何用戰蓬蒿。
“萬籟靜中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