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徑誰往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苔徑誰往還”全詩
漸見松樹偃,時聞鳥聲閑。
豁然喧氛盡,獨對萬重山。
分類:
《爛柯山四首·最高頂》劉迥 翻譯、賞析和詩意
《爛柯山四首·最高頂》是唐代詩人劉迥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云引策杖,苔徑誰往還。
漸見松樹偃,時聞鳥聲閑。
豁然喧氛盡,獨對萬重山。
詩意:
這首詩以爛柯山為背景,表達了詩人面對自然景觀時內心的愉悅和寧靜。詩人手持著一根拐杖,在白云的引導下,沿著長滿苔蘚的小徑前行。漸漸地,他看到了傾斜的松樹,聽到了鳥兒的歌聲。隨著這些自然景象的呈現,周圍的喧囂逐漸消散,只留下詩人獨自面對著層層疊疊的山巒。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來表達詩人內心的寧靜和超然。詩人以步行的方式向著山頂前進,白云似乎在引導著他的方向。苔徑是一條長滿苔蘚的小路,給人一種靜謐而舒適的感覺。隨著詩人的行進,他漸漸看到了傾斜的松樹,這些松樹的傾斜姿態增加了整個景色的趣味和變化。同時,他也能時常聽到鳥兒的歌聲,這讓整個環境更加寧靜和閑適。
詩的最后兩句"豁然喧氛盡,獨對萬重山"表達了詩人在山頂的獨處感受。當喧囂和雜念漸漸消散之后,只有詩人和層層疊疊的山巒相對。這種獨處感給人一種超然的感覺,詩人仿佛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了身心的寧靜與平和。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詩人的心境,展現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寧靜的追求。通過與自然的交流和沉思,詩人找到了內心的平靜和寧愿。這種與自然的融合和超脫,也反映了唐代詩人追求自由和超越塵俗的思想傾向。
“苔徑誰往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àn kē shān sì shǒu zuì gāo dǐng
爛柯山四首·最高頂
bái yún yǐn cè zhàng, tái jìng shuí wǎng huán.
白云引策杖,苔徑誰往還。
jiàn jiàn sōng shù yǎn, shí wén niǎo shēng xián.
漸見松樹偃,時聞鳥聲閑。
huò rán xuān fēn jǐn, dú duì wàn chóng shān.
豁然喧氛盡,獨對萬重山。
“苔徑誰往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