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簫不與哭聲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簫不與哭聲和”全詩
濕雪盡隨哀淚墮,清簫不與哭聲和。
歸休最病良田少,侵老終憐季子多。
無命無才猶有友,但憐雄辯正懸河。
分類:
《隔墻吹簫悲深有作》李新 翻譯、賞析和詩意
《隔墻吹簫悲深有作》是宋代詩人李新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隔墻之外吹奏的簫聲悲傷而深沉,在我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他的心思細膩如蓑衣,卻擁有童心,與老年相比是多么奇特。雪花濕潤而無處不在,伴隨著悲傷的眼淚紛紛落下,而清脆的簫聲卻與哭泣聲毫不相搭。回歸鄉間,最令人痛苦的是田地少而無法養家,而漸漸老去卻依然關心孩子們的成長。雖然我沒有官職、沒有才華,但我依然有朋友,感慨于他們的雄辯才智,正如懸掛在危險的河上一般。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有才華但處境艱難的普通人的內心世界。作者通過描述隔墻傳來的悲傷簫聲以及自己內心的感受,表達了對生活困境和人世悲歡的思考。他感嘆自己雖然沒有什么才華和地位,但依然有真摯的友誼,同時也表達了對有才華的人的羨慕和敬佩。
賞析:
這首詩以深沉而悲傷的情感展現了一個普通人的內心世界。隔墻傳來的簫聲象征著外界的悲傷和困苦,而作者內心的共鳴則反映了他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比喻和意象使詩意更加豐富,如將內心細膩的思考比作蓑衣,將童心與老年相比,將雪花與眼淚相聯結等。這些形象的運用使詩意更加深遠。詩人表達了對田地少和年老的憂慮,以及對友誼和才智的珍視。整首詩流露出一種在困境中仍然保持樂觀和善良的態度,以及對友情和才華的敬重。這種情感與思考,使得這首詩在宋代文學中具有獨特的價值。
“清簫不與哭聲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é qiáng chuī xiāo bēi shēn yǒu zuò
隔墻吹簫悲深有作
yīng xīn rén shì xì rú suō, hún yǒu tóng xīn nài lǎo hé.
攖心人事細如蓑,渾有童心柰老何。
shī xuě jǐn suí āi lèi duò, qīng xiāo bù yǔ kū shēng hé.
濕雪盡隨哀淚墮,清簫不與哭聲和。
guī xiū zuì bìng liáng tián shǎo, qīn lǎo zhōng lián jì zǐ duō.
歸休最病良田少,侵老終憐季子多。
wú mìng wú cái yóu yǒu yǒu, dàn lián xióng biàn zhèng xuán hé.
無命無才猶有友,但憐雄辯正懸河。
“清簫不與哭聲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