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漏天光渾失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小漏天光渾失熱”全詩
全家莫恨癭張丑,四國且圖山作鄰。
小漏天光渾失熱,綠槐樹蓋始知春。
柴扉晝鑰能高枕,一到華胥勝路人。
分類:
《興利山居》李新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興利山居》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李新。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居山的向往和對于世俗紛擾的疲憊之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興利山居
江左風流恐未真,
南州人物竟成塵。
全家莫恨癭張丑,
四國且圖山作鄰。
小漏天光渾失熱,
綠槐樹蓋始知春。
柴扉晝鑰能高枕,
一到華胥勝路人。
譯文:
在江左地區,風流才子恐怕難以真正實現,
南州的人物漸漸消逝成為塵土。
家人們不必嫌惡我形容瘦弱和丑陋,
反而應該向往山居,追求寧靜。
小漏時光流逝,天光漸漸失去炎熱,
綠槐樹的葉子遮住了陽光,才知道春天的到來。
柴扉白天緊閉,夜晚能成為高枕之地,
一旦到達華胥仙境,勝過路人的一生。
詩意和賞析:
《興利山居》表達了詩人對于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于塵世的厭倦。詩人認為在江左地區,風流才子的形象可能并不真實,而南州的人物卻逐漸消失,變成了被埋沒的塵土。詩人呼喚家人們不要嫌惡自己的瘦弱和丑陋,相反應該向往山居生活,追求內心的寧靜。他將小漏時光的流逝與天光的漸漸失去炎熱相聯系,暗示了世俗社會的喧囂與繁忙令人疲憊不堪。綠槐樹的葉子遮住了陽光,才讓人意識到春天的到來,象征著山居生活中一份清凈與寧靜。柴扉在白天緊閉,夜晚則成為高枕之地,暗示了詩人對于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于世俗生活的拒絕。最后,詩人希望一旦到達華胥仙境(指山居),勝過路人的一生,表達了對于山居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對于塵世的追求的不同。整首詩詞通過對比和象征手法,表達了詩人對于山居生活的渴望和對于世俗的厭倦,傳遞出一種追求內心寧靜和遠離塵囂的情感。
“小漏天光渾失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ng lì shān jū
興利山居
jiāng zuǒ fēng liú kǒng wèi zhēn, nán zhōu rén wù jìng chéng chén.
江左風流恐未真,南州人物竟成塵。
quán jiā mò hèn yǐng zhāng chǒu, sì guó qiě tú shān zuò lín.
全家莫恨癭張丑,四國且圖山作鄰。
xiǎo lòu tiān guāng hún shī rè, lǜ huái shù gài shǐ zhī chūn.
小漏天光渾失熱,綠槐樹蓋始知春。
chái fēi zhòu yào néng gāo zhěn, yí dào huá xū shèng lù rén.
柴扉晝鑰能高枕,一到華胥勝路人。
“小漏天光渾失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