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已是識新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風已是識新陽”全詩
七日欲知天道復,丈三先看土圭長。
分類:
《至日》鄭剛中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至日》是宋代詩人鄭剛中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寒風已是識新陽,
昨夜千林不禁霜。
七日欲知天道復,
丈三先看土圭長。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象,表達了對時間流轉和變化的思考。詩人以寒風、霜和太陽的位置變化為主線,寄寓著對天地之道的探索和人生之謎的思考。
賞析:
詩的開篇,“寒風已是識新陽”,通過描繪寒風能夠感知到新陽的到來,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季節的更迭。這里的“新陽”指的是初升的太陽,寒風是對春季到來的象征。這一句以自然景象為線索,寓意著對新生和希望的期盼。
接下來的一句,“昨夜千林不禁霜”,通過描繪昨夜的千林覆蓋霜露,表達了秋季的深入和寒冷的到來。這里的“千林”指的是千里林木,霜則是秋季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這句詩表現了時間的推移和季節的變化,以及自然界的冷寂與靜謐。
緊隨其后的一句,“七日欲知天道復”,表達了對時間變化規律的思考。這句詩中的“七日”代表了時間的周期,意味著七天后可以知道天道的復歸。這里的“天道”可以理解為自然界的規律和秩序,詩人借此探討了宇宙的運行和人生的循環。
最后一句,“丈三先看土圭長”,以一種謎語的形式呈現,表達了對時間的觀察和對人生的思考。這里的“丈三”是一個古代用于測量土地的單位,而“土圭”則是用來測量的器具。詩人通過這句話暗示,通過觀察土地的變化,可以了解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
整首詩以自然景象為線索,通過描繪季節的變化和時間的流轉,寄托了對天地之道和人生之謎的思考。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詩人表達了對新生、希望和規律的追尋,以及對時間流逝和人生意義的思索。這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思考,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寒風已是識新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rì
至日
hán fēng yǐ shì shí xīn yáng, zuó yè qiān lín bù jīn shuāng.
寒風已是識新陽,昨夜千林不禁霜。
qī rì yù zhī tiān dào fù, zhàng sān xiān kàn tǔ guī zhǎng.
七日欲知天道復,丈三先看土圭長。
“寒風已是識新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