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暄攜稚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負暄攜稚子”全詩
負暄攜稚子,抱良覓鄰翁。
接葉猶妨徑,拳芽未著叢。
主林真好事,為我結新紅。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春日雜詠九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雜詠九首》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春日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生活的向往。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日雜詠九首
漸欲拋書卷,行藏任轉蓬。
詩意:詩人逐漸厭倦了讀書,他的行蹤像隨風飄蕩的蒲葦一樣,自由自在。
負暄攜稚子,抱良覓鄰翁。
詩意:詩人背著太陽,帶著年幼的孩子,四處尋找友好的鄰居。
接葉猶妨徑,拳芽未著叢。
詩意:樹葉的覆蓋阻礙了行徑,嫩芽還未生長成叢。
主林真好事,為我結新紅。
詩意:這片林地真是美好的事物,為我開出新的紅花。
賞析:這首詩通過描述春日景象,展現了詩人內心對自由、家庭和美好事物的向往。詩人在春日的午后,感受到了一種心靈的解放,不再拘泥于書卷,而是隨心所欲,行蹤自由。他背負著溫暖的陽光,帶著孩子,尋找友好的鄰居,表達了家庭的溫馨和對鄰里團結的向往。然而,行進的道路被樹葉所遮擋,嫩芽還沒有長成叢,這也讓詩人感到有些不便。然而,詩人仍然對林地抱有美好的期待,期待它能為他帶來新的紅花,象征著生活中美好和喜悅的事物。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家庭和美好事物的追求,體現了宋代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負暄攜稚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zá yǒng jiǔ shǒu
春日雜詠九首
jiàn yù pāo shū juàn, xíng cáng rèn zhuǎn péng.
漸欲拋書卷,行藏任轉蓬。
fù xuān xié zhì zǐ, bào liáng mì lín wēng.
負暄攜稚子,抱良覓鄰翁。
jiē yè yóu fáng jìng, quán yá wèi zhe cóng.
接葉猶妨徑,拳芽未著叢。
zhǔ lín zhēn hǎo shì, wèi wǒ jié xīn hóng.
主林真好事,為我結新紅。
“負暄攜稚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