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隨風雨便分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隨風雨便分披”全詩
喚取張盧來共醉,莫隨風雨便分披。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王才少師雜花五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王才少師雜花五首》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桃紅深淺漫成堆,
猶喜霜葩綴舊枝。
喚取張盧來共醉,
莫隨風雨便分披。
中文譯文:
桃花的紅色深淺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美麗的景象,
我仍然喜歡霜花點綴在舊枝上。
我喚來張盧兩位朋友一同暢飲,共享歡樂,
不要因為風雨而分開,隨意飄散。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桃花的美麗景象,以及詩人對桃花的喜愛和對友情的珍重之情。桃花的紅色在枝上交織成一片,給人以深深的觸動。詩人喜歡看到霜花點綴在舊枝上,這可能是因為霜花給花朵增添了一絲清冷的美感,也表達了對歲月流轉中舊事的懷念和珍重之情。詩人喚來張盧兩位朋友一同飲酒,共享歡樂,這體現了友情的重要性和詩人對友誼的向往。最后,詩人告誡朋友們不要因為外界的風雨而分散,要像桃花一樣團結在一起。
賞析:
這首詩詞以桃花為題材,通過描繪桃花的美麗景象和抒發對友情的思念,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和真摯情感的追求。詩人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將桃花的紅色深淺交織、霜花點綴在舊枝上的景象展現得淋漓盡致,給人以美好的視覺感受。同時,詩人以桃花的形象象征友情的堅固和美好,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希冀。詩詞樸實自然,表達了作者對美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真摯贊美,給人以溫馨而深遠的感受。
“莫隨風雨便分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áng cái shǎo shī zá huā wǔ shǒu
次韻王才少師雜花五首
táo hóng shēn qiǎn màn chéng duī, yóu xǐ shuāng pā zhuì jiù zhī.
桃紅深淺漫成堆,猶喜霜葩綴舊枝。
huàn qǔ zhāng lú lái gòng zuì, mò suí fēng yǔ biàn fēn pī.
喚取張盧來共醉,莫隨風雨便分披。
“莫隨風雨便分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