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楹歌昨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楹歌昨夢”全詩
徙薪謀獨驗,擊楫志空悲。
尚想嘉猷告,曾聞大政諮。
兩楹歌昨夢,忍誦憗遺詩。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故相少師李公挽詩》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故相少師李公挽詩》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該詩描繪了作者離開故鄉,經歷離愁別緒的心情。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離開故國,頭發已斑白,時光的傷痕在臉上留下了絲絲皺紋。遷徙與勤勞只為尋求一份獨特的體驗,而堅定的志向卻只帶來空虛和悲傷。仍然懷念那些贊美我才能的贊詞,曾經聆聽過國家大政的咨詢。在夢中唱起昨日的歌謠,默默地吟誦著那些留在記憶中的詩篇。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李彌遜離開故鄉、遷徙他鄉的感受和心情。詩人通過描繪自己離別時的身影和過往的經歷,展現了他對離鄉別井的痛楚和無奈之情。他在異地努力謀求生計,但內心空虛和悲傷無法消散。他懷念被人稱贊的才華和曾經參與國家大政的機會,卻只能在夢中回味昔日的輝煌和吟誦留存的詩篇。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現了詩人離鄉別井的苦楚和思鄉之情。詩中的描寫通過對詩人自身形象的描繪,傳達了他離開故國后的心理狀態。他的頭發已斑白,時光的傷痕在臉上留下了絲絲皺紋,這些形象細膩地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和離別的傷感。詩人遷徙他鄉,謀生的辛勞與堅定的志向都無法填補內心的空虛和悲傷。他忍不住回憶起在故鄉受到的贊美和參與國家大政的經歷,這些回憶成為他心靈的慰藉。詩人在夢中唱起昨日的歌謠,默默地吟誦著那些留在記憶中的詩篇,表達了他對過去的眷戀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沉的情感傳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無奈。他的離鄉之痛和對故國的思念在詩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這首詩既是李彌遜個人的感慨,也反映了宋代士人流離失所的普遍心境。通過對離別和思鄉的描寫,詩人觸動了讀者的情感共鳴,使人們在感受到離愁之余,也對堅守信念和追求理想的困難有所思考。
“兩楹歌昨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ù xiāng shǎo shī lǐ gōng wǎn shī
故相少師李公挽詩
qù guó tóu fāng hēi, shāng shí bìn yì sī.
去國頭方黑,傷時鬢易絲。
xǐ xīn móu dú yàn, jī jí zhì kōng bēi.
徙薪謀獨驗,擊楫志空悲。
shàng xiǎng jiā yóu gào, céng wén dà zhèng zī.
尚想嘉猷告,曾聞大政諮。
liǎng yíng gē zuó mèng, rěn sòng yìn yí shī.
兩楹歌昨夢,忍誦憗遺詩。
“兩楹歌昨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