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須離妄始逢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須離妄始逢真”全詩
功深夜鼎三時火,候轉秋河萬里銀。
可笑侏儒空飽粟,猶憐痀僂解凝神。
它時應見鞭鸞鳳,老去浮藜不夜辰。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陳君實先生二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陳君實先生二首》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閱世端如木偶人,
閱世的經歷就像木偶一樣,
不須離妄始逢真。
不必離開虛幻的世界才能遇見真實。
功深夜鼎三時火,
辛勤努力像夜間熬煮的爐火一樣深沉,
候轉秋河萬里銀。
等待的時光像秋河的轉變,閃爍著萬里銀光。
可笑侏儒空飽粟,
可笑的是那些矮小的人自滿于飽食細糧,
猶憐痀僂解凝神。
我仍然憐憫那些身形佝僂、精神呆滯的人。
它時應見鞭鸞鳳,
到了那個時候,應該會看到鳳凰和鸞鳥才對等,
老去浮藜不夜辰。
但隨著歲月的流逝,虛浮的事物不能永遠持續。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手法揭示了一些觀點。詩人通過比喻和對立,表達了對世俗之事的嘲諷和對真實之境的追求。詩中通過描繪木偶、離妄、夜鼎、秋河、侏儒、痀僂、鞭鸞鳳和浮藜等形象,表達了對世俗追逐、空虛榮華和膚淺名利的批判。詩人希望人們能夠超越虛幻的世界,追求真實和高尚的境界。
這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例如對比、象征、比喻等,使詩意更加深刻。通過對人生和世俗的反思,詩人呼喚人們要有真實的眼界,超越功利和浮華的追求,追尋內心的凝聚和升華。詩詞表達了對于真實與虛幻、功利與高尚的思考,具有深遠的意義。
“不須離妄始逢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hén jūn shí xiān shēng èr shǒu
次韻陳君實先生二首
yuè shì duān rú mù ǒu rén, bù xū lí wàng shǐ féng zhēn.
閱世端如木偶人,不須離妄始逢真。
gōng shēn yè dǐng sān shí huǒ, hòu zhuǎn qiū hé wàn lǐ yín.
功深夜鼎三時火,候轉秋河萬里銀。
kě xiào zhū rú kōng bǎo sù, yóu lián jū lóu jiě níng shén.
可笑侏儒空飽粟,猶憐痀僂解凝神。
tā shí yīng jiàn biān luán fèng, lǎo qù fú lí bù yè chén.
它時應見鞭鸞鳳,老去浮藜不夜辰。
“不須離妄始逢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