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掛丹題雁塔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掛丹題雁塔中”全詩
相期老眼橫遙碧,莫著征衫走軟紅。
得失漫嗟蟬翼重,才名合見馬群空。
三年小度驚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葉碩夫南歸見貽二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葉碩夫南歸見貽二首》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詩意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歸來的喜悅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嘆與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未掛丹題雁塔中,
重來溪上覓筠翁。
相期老眼橫遙碧,
莫著征衫走軟紅。
得失漫嗟蟬翼重,
才名合見馬群空。
三年小度驚人手,
未信朱衣也不公。
譯文:
還未貼上紅色題字在雁塔上,
再次回來,尋找溪邊的筠翁。
相約的老友,雙眼橫亙在遙遠的藍天,
不要穿上征衫,走向柔軟的紅塵。
得與失,我感慨蟬的翅膀沉重,
才名與榮譽只能見證馬群的空虛。
三年過去,你的才能仍令人驚嘆,
我仍然不能相信,朱衣的待遇也未得到公正對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詩人與友人重逢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歸來的喜悅之情。詩中的“未掛丹題雁塔中”和“重來溪上覓筠翁”描繪了詩人在雁塔和溪邊尋找友人的情景,展現了對友誼的期待和珍惜。
詩中的“相期老眼橫遙碧”表達了友人年事已高,目光已經凝視遠方的意境,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而“莫著征衫走軟紅”則是對友人的忠告,不要沉迷于塵世的紅塵,而是保持本心,珍惜友情。
接下來的幾句“得失漫嗟蟬翼重,才名合見馬群空”表達了詩人對得失和名利的思考。詩人感慨得失之間的沉重,而才名與榮譽只是虛幻的,沒有真實的內涵。最后兩句“三年小度驚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則是對友人才華的贊嘆,同時也抱怨社會對才華的輕視和不公平對待。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友情的珍貴和對名利的思考,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喜悅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與思考。
“未掛丹題雁塔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yè shuò fū nán guī jiàn yí èr shǒu
次韻葉碩夫南歸見貽二首
wèi guà dān tí yàn tǎ zhōng, chóng lái xī shàng mì yún wēng.
未掛丹題雁塔中,重來溪上覓筠翁。
xiāng qī lǎo yǎn héng yáo bì, mò zhe zhēng shān zǒu ruǎn hóng.
相期老眼橫遙碧,莫著征衫走軟紅。
dé shī màn jiē chán yì zhòng, cái míng hé jiàn mǎ qún kōng.
得失漫嗟蟬翼重,才名合見馬群空。
sān nián xiǎo dù jīng rén shǒu, wèi xìn zhū yī yě bù gōng.
三年小度驚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
“未掛丹題雁塔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