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游未歇千山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龍游未歇千山暗”全詩
石鼎飯馀茶乳細,竹爐經罷柏煙殘。
龍游未歇千山暗,豹隱方深一塢寒。
白發飄零江海上,朔云收根赴長安。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久雨二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久雨二首》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久雨二首
詩肩不柰曉風酸,
后土何時得暫干。
石鼎飯馀茶乳細,
竹爐經罷柏煙殘。
龍游未歇千山暗,
豹隱方深一塢寒。
白發飄零江海上,
朔云收根赴長安。
譯文:
早晨的風吹在詩人的肩上,感覺酸楚。
大地何時能稍事干燥?
石鼎上殘留著飯菜,茶渣細膩。
竹爐中的柏木煙霧,經久不散。
大江中的龍還在游蕩,千山籠罩在黑暗之中。
豹子隱藏在深山的一個寒冷的洞穴里。
白發飄揚在江海之上,北方的云彩聚集,準備向長安進發。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久雨不止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李彌遜對長時間雨水的感慨和對干燥天氣的期盼。他描繪了雨水不斷的場景,從而凸顯出大地的潮濕和人們對于陽光和晴朗天氣的向往。詩中的景物形象生動,通過對石鼎、竹爐、江海、白發等元素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與思緒。
賞析:
《久雨二首》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鮮明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于長時間雨水的感嘆和對晴朗天氣的渴望。詩中的石鼎、竹爐、江海等形象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起伏。詩中的白發飄零、朔云收根等表達方式深邃而富有意境,使整首詩呈現出一種淡雅而閑適的氛圍。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對自然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使詩詞具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總之,李彌遜的《久雨二首》以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展現了對長時間雨水的感慨和對晴朗天氣的期盼,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與感悟。這首詩詞通過獨特的表達方式和富有情感的形象描繪,使讀者能夠領略到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和意義。
“龍游未歇千山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yǔ èr shǒu
久雨二首
shī jiān bù nài xiǎo fēng suān, hòu tǔ hé shí dé zàn gān.
詩肩不柰曉風酸,后土何時得暫乾。
shí dǐng fàn yú chá rǔ xì, zhú lú jīng bà bǎi yān cán.
石鼎飯馀茶乳細,竹爐經罷柏煙殘。
lóng yóu wèi xiē qiān shān àn, bào yǐn fāng shēn yī wù hán.
龍游未歇千山暗,豹隱方深一塢寒。
bái fà piāo líng jiāng hǎi shàng, shuò yún shōu gēn fù cháng ān.
白發飄零江海上,朔云收根赴長安。
“龍游未歇千山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八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