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崖竹柏暗藏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抱崖竹柏暗藏秋”全詩
隔水凈坊人不到,抱崖竹柏暗藏秋。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謁奉承天超公法師作二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奉承天超公法師作二首》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赤云葉葉掛林丘,
道士黃塵沒馬頭。
隔水凈坊人不到,
抱崖竹柏暗藏秋。
譯文:
紅色的云彩葉葉掛在林丘上,
黃色塵埃掩沒了道士的馬頭。
隔著水流,清潔的坊區無人到達,
山崖上的竹子和柏樹暗中藏著秋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山水之間的景色和人文情懷。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幽靜、深遠的意境。
首句描繪了赤云掛在林丘上的景象,紅云低垂如葉片般點綴在山間,給人一種秋天的氛圍。這里使用了"葉葉"的描寫,使得紅云的形象更加生動。
第二句通過描寫道士的形象,使用了"黃塵沒馬頭"的表達方式,暗示道士行走于塵埃之中,精神境界高遠超脫,與塵世相隔。
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一個隔水而立的凈坊,清幽而干凈,但卻無人到達。這樣的描繪既有一種寧靜和清幽之感,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對于這樣的凈土之地的向往和渴望。
最后兩句以"抱崖竹柏暗藏秋"作為結尾,表現了山崖上生長的竹子和柏樹所蘊含的秋意。這里的"抱崖"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竹柏的姿態,暗示秋天已經悄悄到來,而這種秋意又似乎被山崖所隱藏。
整首詩以山水之景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的手法,展現了作者對于寧靜、高遠的境界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通過對于隔水凈坊和抱崖竹柏的描繪,也反映了作者對于人間煩擾的回避和對清幽凈土的向往。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深思和遐想之感。
“抱崖竹柏暗藏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fèng chéng tiān chāo gōng fǎ shī zuò èr shǒu
謁奉承天超公法師作二首
chì yún yè yè guà lín qiū, dào shì huáng chén méi mǎ tóu.
赤云葉葉掛林丘,道士黃塵沒馬頭。
gé shuǐ jìng fāng rén bú dào, bào yá zhú bǎi àn cáng qiū.
隔水凈坊人不到,抱崖竹柏暗藏秋。
“抱崖竹柏暗藏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