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使馀哀入暮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空使馀哀入暮風”全詩
松楸地接螺江上,兄弟名聯雁塔中。
問舍蝸牛聊老□,□書蠆尾不憂窮。
清芬千古無遺恨,空使馀哀入暮風。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翊善余公挽詩二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翊善余公挽詩二首》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詩詞作品。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詩:
白發歸來一笑同,
舊游長憶魯山東。
松楸地接螺江上,
兄弟名聯雁塔中。
譯文:
白發歸來,我們一同歡笑,
回憶起過去的旅游,思念著魯山東。
松樹和楸樹連成一片,地勢接近螺江上,
我和我的兄弟的名字連在雁塔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李彌遜白發歸來的情景,他與兄弟們一同歡笑。他回憶起過去的旅游經歷,思念魯山東的美景和往日的友誼。詩中的松楸樹意味著友誼的堅固和持久,而雁塔是兄弟們名字的象征,表達了他們之間深厚的情感和羈絆。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友誼的珍貴和美好。白發歸來一笑同,表達了詩人對年歲的無怨無悔,他們依然能歡笑共度時光。通過回憶舊游,詩人喚起了對美好過去的思念和懷念之情。松楸地接螺江上,兄弟名聯雁塔中,通過描繪松楸樹和雁塔的景象,表達了友誼的堅固和持久,即使時光流轉,感情依然不變。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真摯贊美,以及對美好過去的留戀之情。
第二首詩:
問舍蝸牛聊老□,
□書蠆尾不憂窮。
清芬千古無遺恨,
空使馀哀入暮風。
譯文:
問問舍內的蝸牛,它們是否也感覺老去,
書中的蟲子尾巴不會擔憂窮困。
清香永遠不會消逝,
只是將余哀隨風飄散。
詩意:
這首詩通過對舍內的蝸牛和書中的蟲子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的思考。蝸牛和蟲子作為寓言的形象,象征著平凡的生活和人們對美好的向往。詩中描述了蝸牛的老去和蟲子的憂愁,但它們并不為此而擔憂,這反映了一種豁達的心態。清香卻能永遠存在,只是余哀會隨風飄散,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珍視和對逝去的哀思。
賞析:
這首詩以平凡的生物形象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的思考。問舍蝸牛聊老□,□書蠆尾不憂窮,通過對蝸牛和蟲子的描述,表達了詩人對普通生活和平凡事物的關注和思考,以及對堅守本真、不為外物所動的態度的贊美。清芬千古無遺恨,空使馀哀入暮風,通過對清香的描繪,表達了美好事物的永恒存在,而對逝去的哀思則會逐漸消散于時光之中。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生命和美好事物的思考,以及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美好的珍視。
“空使馀哀入暮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shàn yú gōng wǎn shī èr shǒu
翊善余公挽詩二首
bái fà guī lái yī xiào tóng, jiù yóu zhǎng yì lǔ shān dōng.
白發歸來一笑同,舊游長憶魯山東。
sōng qiū dì jiē luó jiāng shàng, xiōng dì míng lián yàn tǎ zhōng.
松楸地接螺江上,兄弟名聯雁塔中。
wèn shě wō niú liáo lǎo, shū chài wěi bù yōu qióng.
問舍蝸牛聊老□,□書蠆尾不憂窮。
qīng fēn qiān gǔ wú yí hèn, kōng shǐ yú āi rù mù fēng.
清芬千古無遺恨,空使馀哀入暮風。
“空使馀哀入暮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