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覓康壺炷暖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乘覓康壺炷暖泉”全詩
我來不問三三句,乘覓康壺炷暖泉。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叔孝郎中送游黃山見一老之作二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叔孝郎中送游黃山見一老之作二首》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游覽黃山時遇到一位老人所引發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居士逢場了世終,
卻尋機語凋天然。
我來不問三三句,
乘覓康壺炷暖泉。
詩意:
這位居士在游山玩樂之際,卻意外地遇到了一個世俗生活的終結。然而,他并沒有因此感到沮喪,反而在這個機緣之下,他開始反思人生的無常和自然的凋零。在這樣的背景下,他來到一處溫泉,渴望尋找心靈上的安慰和寧靜。
賞析:
這首詩詞以居士的視角描繪了一次黃山之行中的遭遇和思考。首句“居士逢場了世終”,用意外的事情烘托出世界萬物的無常性,強調個人命運的轉折和終結。接著,詩人引出了“凋天然”,表達了對自然規律和生命周期的感嘆和思考,暗示一種對人生的深刻領悟。
接下來的兩句“我來不問三三句,乘覓康壺炷暖泉”,描繪了居士尋找心靈慰藉的場景。他不再糾結于瑣碎的問題,而是尋求內心的寧靜和平靜。康壺和暖泉象征著寧靜、溫暖和恢復,代表了居士追求心靈撫慰的愿望。
整首詩詞通過對人生無常和自然凋零的描繪,表達了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對內心寧靜的向往。作者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入的意境,使讀者能夠在欣賞詩詞的同時,思考人生的意義和追求內心平和的重要性。
“乘覓康壺炷暖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hū xiào láng zhōng sòng yóu huáng shān jiàn yī lǎo zhī zuò èr shǒu
次韻叔孝郎中送游黃山見一老之作二首
jū shì féng chǎng le shì zhōng, què xún jī yǔ diāo tiān rán.
居士逢場了世終,卻尋機語凋天然。
wǒ lái bù wèn sān sān jù, chéng mì kāng hú zhù nuǎn quán.
我來不問三三句,乘覓康壺炷暖泉。
“乘覓康壺炷暖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