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九秋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寥落九秋晚”全詩
隔林螢影度,出禁漏聲寒。
愁雨洞房掩,孤燈遙夜闌。
懷賢夢南國,興盡水漫漫。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秋夜寄江南舊游》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夜寄江南舊游
寥落九秋晚,端憂時物殘。
隔林螢影度,出禁漏聲寒。
愁雨洞房掩,孤燈遙夜闌。
懷賢夢南國,興盡水漫漫。
詩詞的中文譯文:
秋夜寄江南舊游
孤寂的九月晚,時光匆匆流逝。
通過樹林,蟲燈的影子 wander,
從宮禁之中傳出寒冷的鐘聲。
哀愁的雨淋濕了房屋,孤燈在遠夜深沉的時辰。
懷念著賢人的夢想南國,情緒消逝,水一片遼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夜的凄涼和思鄉之情。作者武元衡是唐代晚期的文人,他在這首詩中將自己的思念之情融入對江南舊游的回憶中。
首句的“寥落九秋晚,端憂時物殘”描繪了一個孤寂的九月晚上,時光的流轉使得一切都在漸漸消逝。
接下來的兩句“隔林螢影度,出禁漏聲寒”表達了作者通過樹林,看到了滿天飛舞的螢火蟲,仿佛在尋找一絲歡樂,但又聽到宮禁鐘聲的冷寂。
第三句描述了愁雨所帶來的遮掩,將房子悶在其中,孤燈孤單地在夜晚中閃爍,遠離家人和親人。
最后兩句“懷賢夢南國,興盡水漫漫”表達了作者對故鄉江南的思念之情,以及在興奮稍退之后,心中的無盡茫然。
整首詩詞以凄涼而又略帶傷感的語氣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歲月流逝的感觸,展示了唐代文人游子的離愁別緒。
“寥落九秋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yè jì jiāng nán jiù yóu
秋夜寄江南舊游
liáo luò jiǔ qiū wǎn, duān yōu shí wù cán.
寥落九秋晚,端憂時物殘。
gé lín yíng yǐng dù, chū jìn lòu shēng hán.
隔林螢影度,出禁漏聲寒。
chóu yǔ dòng fáng yǎn, gū dēng yáo yè lán.
愁雨洞房掩,孤燈遙夜闌。
huái xián mèng nán guó, xìng jìn shuǐ màn màn.
懷賢夢南國,興盡水漫漫。
“寥落九秋晚”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