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來作伴管城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寧來作伴管城子”全詩
人憐太瘦不奈冷,自抱綱獨無愁容。
春風雜花豈不好,一知難與孤芳同。
寧來作伴管城子,靜炷沉水聽號松。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案上梅》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案上梅》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案頭的梅花,橫枝上雪還未融化,
夜晚的窗戶,印著空無一物的月光。
人們可憐我太瘦弱,無法抵御嚴寒,
我只能自己擁抱內心的堅守,雖然沒有愁容。
春風吹來,花香四溢,何等美好,
但我知道,難以與獨特的芳馨相比。
寧愿與管城子一起做伴,
靜靜地點燃炷香,聆聽松樹的悲鳴。
詩意和賞析:
《案上梅》以冬天的梅花為主題,通過描繪梅花在案頭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堅守。開篇寫到梅花仍在寒冷的季節中綻放,雪尚未融化,窗戶透過來的月光映照出空無一物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瘦弱的身體無法抵擋寒冷的狀況,但他仍然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內心無愁無慮。詩中的梅花象征著堅韌和孤高,與其他春花相比,梅花在嚴寒中依然傲然開放,具有獨特的魅力。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愿意與管城子一起同行,共同靜靜地聆聽松樹的悲鳴,這種安靜與孤寂形成了對整首詩的回響。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冬天梅花的景象,并通過梅花的形象傳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堅守。詩人以自然景物來映照自己的情感,通過對梅花的贊美,表達了對堅韌和獨特個性的追求。詩意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清冷意境和生活哲學。
“寧來作伴管城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àn shàng méi
案上梅
héng zhī dāng àn xuě wèi róng, yè chuāng yìn yuè yǐng ruò kōng.
橫枝當案雪未融,夜窗印月影若空。
rén lián tài shòu bù nài lěng, zì bào gāng dú wú chóu róng.
人憐太瘦不奈冷,自抱綱獨無愁容。
chūn fēng zá huā qǐ bù hǎo, yī zhī nán yǔ gū fāng tóng.
春風雜花豈不好,一知難與孤芳同。
níng lái zuò bàn guǎn chéng zi, jìng zhù chén shuǐ tīng hào sōng.
寧來作伴管城子,靜炷沉水聽號松。
“寧來作伴管城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