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累有行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多累有行役”全詩
游人甘失路,野鶴亦離群。
戎馬犯邊壘,天兵屯塞云。
孔璋才素健,羽檄定紛紛。
分類: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河東贈別煉師》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河東贈別煉師》
多累有行役,
相逢秋節分。
游人甘失路,
野鶴亦離群。
戎馬犯邊壘,
天兵屯塞云。
孔璋才素健,
羽檄定紛紛。
中文譯文:多曲折的辛勞行軍,相遇之時正逢秋天分別的季節。旅行者舍棄了快樂的路,野鶴也分離群居的伙伴。戰馬跨越邊界的壘墻,天兵屯駐在布滿云霧的塞北。孔璋的才力出眾,宛如檄文定下多處紛爭。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邊界上的離別場景,詩人武元衡以辭別煉師的方式表達了對抗戰友的無奈和思念之情。詩中以多樣的意象揭示了邊疆之地的艱苦和不安,以及煉師的英勇和智慧。巧妙地運用了軍事和自然的元素,給人一種壯麗而動人的詩情。
賞析:這首詩通過詩人的創作,將邊境地區的艱辛生活與戰事相結合。在給煉師送別的同時,表現出他對久別的思念和不舍之情。詩中的“戎馬犯邊壘”、“天兵屯塞云”以及“孔璋才素健,羽檄定紛紛”等表達了軍事力量和人才的重要性。整首詩凝結了作者對歷史時刻的把握,以及對邊疆守護者的贊美和祝福。同時,詩中反映了人們在動蕩時期所面臨的挑戰和困境,以及他們對和平和安寧的追求。
“多累有行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dōng zèng bié liàn shī
河東贈別煉師
duō lèi yǒu xíng yì, xiāng féng qiū jié fēn.
多累有行役,相逢秋節分。
yóu rén gān shī lù, yě hè yì lí qún.
游人甘失路,野鶴亦離群。
róng mǎ fàn biān lěi, tiān bīng tún sāi yún.
戎馬犯邊壘,天兵屯塞云。
kǒng zhāng cái sù jiàn, yǔ xí dìng fēn fēn.
孔璋才素健,羽檄定紛紛。
“多累有行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