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與孤云共卷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氣與孤云共卷舒”全詩
客轍每逢樽有酒,劍歌休嘆食無魚。
鯨波坐隔三山外,鵬翼終騰萬里馀。
冠玉圍金真戲事,醉髯聊復一軒渠。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王彥聲贈梅公擇》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王彥聲贈梅公擇》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梅花在世間獨具深遠的意義,氣質與孤云相似,時而卷起,時而舒展。
每逢客人來訪,便有美酒相迎,唱著劍歌,不再悲嘆沒有魚肉可食。
鯨波之間,有三座山峰相隔,仿佛將我與世界隔開;而鵬翼卻能飛翔萬里之外。
冠玉圍繞著金,這是戲劇的一種表現,醉髯的人也參與其中,仿佛一場閑談。
這是一首以梅為主題的詩詞,通過描繪梅花獨特的氣質和意義,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態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梅花為引子,表達了作者對于梅花的深刻理解和贊美。梅花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被賦予了堅韌不拔、傲雪凌霜的品質。詩人通過描繪梅花的形態和氣質,將其與孤云、鯨波、鵬翼等意象相聯系,突出了梅花的獨立和高尚。梅花的芬芳和美酒的相伴,象征著人生中的歡樂和享受,使人們在困境中能夠豁達樂觀。
詩中提到的"劍歌"可能指的是詩人自己的創作,以及在飲酒時表現出的豪情和豁達。這種劍歌的表現方式,使得詩人能夠超越物質的欲望,不再為魚肉的匱乏而嘆息。這表達了詩人對于追求精神和境界的重視,以及對物質欲望的超越。
詩中還描繪了一種孤寂的景象,鯨波、山峰等自然景觀隔離了人與世界的距離,而鵬翼則象征著遠大的志向和追求。這種孤寂和遠大的志向,使詩人在世俗紛擾中保持著獨立和超然的姿態。
最后,詩中提到的"冠玉圍金真戲事"和"醉髯聊復一軒渠",揭示了現實生活中的戲劇性和荒誕感。這種戲劇性和荒誕感,使詩人對于世事的看法更加淡泊和旁觀。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梅花的描繪和與其他意象的聯系,表達了詩人對于高尚品質和追求的向往,以及對于世俗紛擾的超越和淡泊。
“氣與孤云共卷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áng yàn shēng zèng méi gōng zé
次韻王彥聲贈梅公擇
shī méi lì shì dú shēn chéng, qì yǔ gū yún gòng juǎn shū.
詩梅例世獨深成,氣與孤云共卷舒。
kè zhé měi féng zūn yǒu jiǔ, jiàn gē xiū tàn shí wú yú.
客轍每逢樽有酒,劍歌休嘆食無魚。
jīng bō zuò gé sān shān wài, péng yì zhōng téng wàn lǐ yú.
鯨波坐隔三山外,鵬翼終騰萬里馀。
guān yù wéi jīn zhēn xì shì, zuì rán liáo fù yī xuān qú.
冠玉圍金真戲事,醉髯聊復一軒渠。
“氣與孤云共卷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