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塵多戰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煙塵多戰壘”全詩
煙塵多戰壘,冠蓋半浮家。
紫塞空歸翼,黃河絕去槎。
從誰論此事,心折莫云賒。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學士兄桐廬道中》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學士兄桐廬道中》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溪水抱山曲,輕舟趁落霞。
在這條蜿蜒曲折的溪水旁,群山環繞,形成一幅優美的景色。輕舟正好趁著夕陽下山的時刻行駛。
煙塵多戰壘,冠蓋半浮家。
周圍煙塵彌漫,戰爭的氛圍沉重。城池高聳,屋宇巍峨,將士們的冠蓋幾乎掩蓋了他們的家園。
紫塞空歸翼,黃河絕去槎。
紫塞指的是西北邊疆的邊塞地區,這里空空蕩蕩,沒有歸來的戰士。黃河的水面上已經沒有擺渡的船只。
從誰論此事,心折莫云賒。
誰能夠對這一切做出評說?心靈深受創傷,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戰爭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憂慮和對人民疾苦的關切。溪水抱山曲、輕舟趁落霞,描述了優美的自然景色,形成了與戰爭的強烈對比。煙塵多戰壘、冠蓋半浮家,揭示了戰爭帶來的破壞和傷害。紫塞空歸翼、黃河絕去槎,表達了戰爭的殘酷和犧牲。最后兩句"從誰論此事,心折莫云賒"表達了作者對戰爭所帶來的痛苦和無奈的感受。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戰爭和自然景色的對比,通過意象的對比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細膩的描繪,讀者可以深刻感受到戰爭帶來的痛苦和人民遭受的苦難,同時也能體味到自然景色的美麗和寧靜。這首詩詞既展現了作者對戰爭的反思,又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煙塵多戰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xué shì xiōng tóng lú dào zhōng
次韻學士兄桐廬道中
xī shuǐ bào shān qǔ, qīng zhōu chèn luò xiá.
溪水抱山曲,輕舟趁落霞。
yān chén duō zhàn lěi, guān gài bàn fú jiā.
煙塵多戰壘,冠蓋半浮家。
zǐ sāi kōng guī yì, huáng hé jué qù chá.
紫塞空歸翼,黃河絕去槎。
cóng shuí lùn cǐ shì, xīn zhé mò yún shē.
從誰論此事,心折莫云賒。
“煙塵多戰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