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古不留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藤古不留春”全詩
世網從知累,禪心自證真。
境空宜入夢,藤古不留春。
一聽林公法,靈嘉愿寄身。
分類: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夏與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與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是唐代詩人武元衡的作品。詩人與夏談笑風生,與熊王尋問雪山之人。這首詩表達了對禪宗修行的向往和追求真理的決心。
詩中的"共將纓上塵,來問雪山人"意為詩人和夏、熊王一起蒙塵涂污,來拜訪尋找真理的禪宗高僧。"世網從知累,禪心自證真"表示通過世間經驗的積累,領悟到禪心自我證證明了真理的存在。"境空宜入夢,藤古不留春"意思是山林之境超脫、宜于入夢境,在禪修中能拋棄塵俗之念;同時,花藤古老而不顯得繁花似錦的春季景色。
"一聽林公法,靈嘉愿寄身"則表示詩人渴望傾聽那位禪宗高僧的教誨,希望獲得靈嘉(指高潔純凈之意)之境,傾注自身追求真理的心思。
總體來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禪宗修行的追求和尋找真理的決心,描繪了山林的寧靜與超脫之境,表達了詩人的向往和祈愿。
“藤古不留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yǔ xióng wáng èr xiù cái tóng sù sēng yuàn
夏與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
gòng jiāng yīng shàng chén, lái wèn xuě shān rén.
共將纓上塵,來問雪山人。
shì wǎng cóng zhī lèi, chán xīn zì zhèng zhēn.
世網從知累,禪心自證真。
jìng kōng yí rù mèng, téng gǔ bù liú chūn.
境空宜入夢,藤古不留春。
yī tīng lín gōng fǎ, líng jiā yuàn jì shēn.
一聽林公法,靈嘉愿寄身。
“藤古不留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